剥了你那一身狗皮

剥了你那一身狗皮

我在半个多月之前在另一篇文章是这么说的。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知乎上的舆论氛围正在越来越接近我们现实中的世俗世界,你会发现,现在的很多高票回答,可能呈现的形式略有区别,但其精神内核,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跟我们朋友圈,空间,人人网上那些分享,越来越接近了。

早上起来,看到一个曾经回答过的问题下的一个新答案,异军突起。

在过早年龄对书籍和电影的审美异于周围人,究竟是有害还是有益? - 胖子邓的回答

这个答案,似乎是我说的这种知乎讨论氛围精神内核世俗化的一个最恰当的缩影。

这个答案下的这个来自北京大学的@胖子邓 同学,用一种非常巧妙的语气,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

任何人对任何一种事物的评价,对于任何形而上的问题的解释,都是建立在其身份的基础上的,建立在其价值的基础上的。而这里的身份和价值,在他的这篇回答里,我感觉是指的传统功利主义标准下的成功,所谓名利。

这种思想是多么地简单而适用啊。

你一个月薪 3000 的屌丝,也配用 iPhone?也配满口的 Retina,64-bit A8 chip,TouchID?

我年薪 30W,但是我就用小米。你月薪没我多,敢说一句小米不好?

出去旅游住的还是青年旅社,你有什么资格谈高山大川、星辰大海?

只要经过简单地比较,就瞬间可以决定两个人观点的对错划分。

而现在在胖子邓的口中,这种资格论似乎更为严格了,甚至还延伸到了本就有一点「固穷」味道的文化艺术领域。

你一个没拿过奥斯卡奖的屌丝,有什么资格谈文学和电影艺术?你一个没考上 P 大的学渣,有什么资格谈《此间的少年》的好?

或许在他的眼中,你的一切除了在功利主义道路上疾驰之外的行为,都是为你未来的成功所准备的谈资。你成功了,这些东西就成了金口玉言,你可以只需要抛出这个行为本身,自然有一大堆人趋之若鹜。

我想起了王思聪在微博上骂《一步之遥》,一句「X 你妈」就给这部电影打上了「烂」的标签,转发评论如滚滚洪流,根本停不下来。

有一种想为他鼓掌的冲动。

你们以为艺术这个东西是用来锦上添花的,是你成功之后用于丰富自己人格的辅助道具,华丽外观,是能在地下城里毫不费劲地左劈右砍,boss 一刀秒之后来炫的发光翅膀。

殊不知它的作用从来都是雪中送炭。

记得曾经跟朋友胡比,谈到经常听的一个游戏电台,说到那些主播,似乎也没有长得很帅的。他跟我说了一句话。

-「混次文化圈子的,哪个不多少是个 loser 啊。」

后来我终于懂了《社交网络》里为什么 Mark 即使坐拥世界最年轻 billionaire 的头衔,仍然坐在电脑前发呆。

后来我自己追求过,试图守护过,失去过,才终于知道《旺达与巨像》里那句「我早有觉悟。」的分量。

在自己状态最低谷的时候,想起了《She will be loved》里的那句「out on your corner in the pouring rain」。

当我们面对那些在某种标准下,特别是世俗功利主义的标准下,比自己差的人的时候,我们真的很容易陷入到这样一种邪恶的想法中,就用自己的身份来压别人。

你算个什么东西?还敢跟我叫板?你二本院校的吧?

你算个什么东西?还敢跟我叫板?你乡下长大的吧?

你算个什么东西?还敢跟我叫板?你是非主流吧?

我不否认,我也有过这样邪恶的时刻,在面对很多人围攻的时候,想要用资格论把他们一个个踢回去。毕竟谁不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呢?

其实前面我朋友说的那句话,多少也适合一点知乎。很多人都说知乎上其实没有什么真「大牛」。某种角度上来说也确实是 plausible 的吧。

在现实生活中抛出任何观点,身边的人都不可能反驳,只能附和吹捧的人,谁还来知乎跟广大知友争论,关注说出的话本身呢?

talk is cheap,殊不知你们每天在知乎上看的,不也是答主们 talk 的一部分么?这里是一个注重内容的平台,我觉得如果我们都能剥了自己那一身狗皮,用答案本身说话,似乎这才更像那个我所喜爱的知乎。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