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苹果拿不出什么新「概念」的今天……

在苹果拿不出什么新「概念」的今天……

这篇文章仍然会按发布会时间顺序来写,方便大家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Updates

Apple Music 相关的一大堆更新

无论是开场前现场的的 Beats 1 Live,Tim Cook 进场的方式,Carpool KARAOKE 这个电视剧,都是苹果长时间在音乐产业耕耘,所结出的果实。苹果可以仅仅倚靠其背后的合作艺术家和版权,做出非常优秀的,不仅仅是 app,也可以是 Apple Music Festival 这样的活动。

这是在手机作为人们多媒体娱乐中心的今天,任何一家其他的手机生产商,在品牌打造上,完全没法与苹果相比的抵消,也一定会是罔顾版权的中国企业,将来走向世界的障碍。

Apple Music 开始耕耘独占音乐,不是什么新闻了。但这对于音乐产业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流媒体的出现,让用户的付费,在音乐收益的占比里越来越小,就只能出现独占,来相当于是从苹果品牌所挣的钱里分一杯羹。音乐内容世界越来越割裂的事实,会不仅限于中国。


宫本茂、Mario Run 和 Pokemon GO


用朋友的一句话就是,「任天堂在这场发布会上的这么多动作,给人一种被钦定的感觉。」

苹果,能驱动任天堂这样「旧世界的封建典型」,来把自己最宝贵的 IP 没有之一,拿到 iOS 上来,做成手游,已经是让人惊呼的事情了。而苹果则拿出了更多的诚意,《Pokemon GO》这样一个游戏的数据端直接植入进 “Activity” 这个 app 里,跟你的卡路里,运动完成度同层显示,这对苹果来说更是史无前例的。以前的苹果从来不会把「非通识的概念」放进自己的 app 里,更不要说一个游戏里的概念。

任天堂和苹果开展这种层面的互动,必然让人对未来任天堂会不会在 Apple TV 上会有动作,产生更多的遐想,毕竟从一开始,我们就觉得,Apple TV 对于任天堂来说,是几乎完美的硬件。

我相信任何一个主机或掌机玩家,在理清楚这件事之后,是不会怎么喜欢主机平台上的好 IP 开始往移动平台上走的,因为收费的游戏一旦开始免费化,其优秀的 GamePlay 就不可避免地流失。当 Pokemon GO 让任天堂在移动平台尝到甜头,到底还守不守得住自己的初心,就变成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但 Mario Run 在还没发布的时候,就被拿到苹果这么重要的 iPhone 发布会上来讲,我觉得很可能这个游戏,是要在 iOS 独占或者至少是限时独占了。而 iOS 上的独占游戏,我觉得至少是能更多的保留主机游戏,一次性购买的业态的。毕竟像 Shadowmatic 也好,Monument Valley 也好,虽然在收入数据上并不是最好看的,但也一次次拿到苹果的大奖,这也证明了苹果对这种「无内购游戏」的支持。

这大概就是我对任天堂和苹果的合作所能保持的,仅有的一点点乐观。


编程基础教育计划 Connect ED、iWork 协作


这两件事,都是运作起来之后的实际效果效果,比其存在和公布,要重要得多的两件事。

Connect ED,有两个中国的学校被展示,如果真的能够做的足够好,或许未来衡量一个优秀的学校的标准,会加上一条它是否开设有基于 Connect ED 的课程。

苹果品牌的力量又在发挥作用了,推动编程基础教育,在小朋友心里种下种子,从非实用主义的层面出发,去做编程的教育,是更需要品牌的力量,而非技术实力的。

所以微软和 Google 会继续占领大学,苹果最好的战场则是小学初中,谁会更有优势?

iWorks 协作,理所应当要有的功能,但好不好用,仍然要等实际体验。


Apple Watch

Apple Watch 的更新再多,甚至可以说整个 watchOS 的基础交互逻辑都被推翻重来,但仍然解决不了,Apple Watch 只有「果粉」会买的事实。

watchOS 3

watchOS 3 再快,功能再多,都解决不了,人们不在 Apple Watch 上使用 app 的现状。

因为这是一个没法按照我们以前使用计算设备的经验来进行交互的东西。

Apple Watch 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你没有一种足够好的方式进行输入。无论是语音,Siri,还是 watchOS 3 上的 Scribble 手写,你会发现,想要控制 Apple Watch,是一件超级困难的事情。

所以我虽然每天都用 Apple Watch,但我只用它来被动地接受一些信息,它是一块有足够多种设计优良且合我胃口的表盘,然后再附带上偶尔看看的通知,记录运动,它是一块「不掉价」的表,和我作为科技爱好者的身份认同。

Apple Watch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但还是好像卖得还不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大量的人,花 4、5 位数的价格去买一块只有「看时间」这一个功能的表,为什么,因为手表能彰显身份认同。而 Apple Watch,同样摆脱不了这个东西。所以发布会上讲再多的功能,其实都是拿来强化形象用的,而没有多少真正的实际作用。


Apple Watch Series 2

第二代 Apple Watch,硬件更新有四个,更快的处理器、内置 GPS、更好的防水和更亮的屏幕。

这四个硬件更新,不会对之前的 Apple Watch Series 1 用户造成多大的影响。因为 50% 的芯片性能提升,并不能解决 Apple Watch 无法输入的窘境。而在意 Apple Watch 能不能记录游泳数据,跑步地理位置的用户本身就少,他们也从一开始就不一定会买 Series 1。


新增的 Apple Watch Nike+,和 Hermes 一起,则又一次印证了之前我说的,Apple Watch 仍然是一个作为一个人身份象征,大于其实际使用价值的产品。

苹果要吸引「果粉」之外的人,来买 Apple Watch,就需要在 Apple Watch 上,贴其他品牌,给寻求其他身份认同的用户提供入口。或许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合作款 Apple Watch 问世。


iPhone 7

这是四五年以来,即使已经被泄露地七七八八,但是发布会仍然带给我们一点惊喜,并且大家还一起叫好的一款 iPhone,虽然我不买。


iOS 10

尽管 WWDC 上已经发布过 iOS 10 了,但我还是想多说一件事。

苹果对「泛用性」的反对,在 iPhone 问世之后,已经越来越明显,甚至被作为一种乔布斯的哲学来推行,一切东西都必须是封闭独占的,这样才能带来足够好的体验。我也不反对封闭和独占本身,但在数据上都这么做,苹果没有考虑到的事情,是**「如何在数字化的信息,将陪伴我们这一代人整整一辈子的时候,平衡好体验和泛用这两件事。」**

我在看 iMessage 演示的时候,当然是心向往之,但我更怕的是,你跟朋友、家人,在 iMessage 上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10 年后、20 年后,50 年后,能否保存?

我能找到 8 年前的 QQ 聊天记录,能找到 10 年前写的的博客,他们在 Windows 上,在 Web 上。但我却找不到两年前发的微信和 iMessage ,因为他们在 iOS 里,在 App 里。这就是数据所寄生的系统和平台越来越封闭,越来越「不泛用」,所导致的恶果。而苹果,是其中的引领者。


iPhone 7 ID 设计

我从一开始就没对苹果在 iPhone 7 上拿出多么颠覆性的 ID 设计抱多大的期望。毕竟从初代 iPhone 到今天,真正意义上的 ID 设计,也仅仅只有 3 代。iPhone 4 之前,iPhone 4 到 5s,iPhone 6 到今天。而在触屏智能手机越来越成熟的今天,我们本来也不应该对苹果有每两年带来一次颠覆性设计的期待。

但这样的期待却实实在在地存在,因为事实就是,当 6s 没有外观变化,用户也就没有升级 iPhone 的欲望。以至于这一代 iPhone 7,苹果硬生生被用户推着,拿出了一个 Jet Black,亮黑色,跟 6s 的金属不一样的材质感。

而这个亮黑,却因为材质的问题,容易被划伤,以至于苹果都在官网上打出声明,使用这款手机的用户最好选购一个手机壳。这简直太「不苹果」了。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Home 键机械结构移除,用 3D Touch 操作,在 iPhone 4 时代会是一个拯救世界的东西,但这两年,即使身边用 iPhone 的人越来越多,Home 键故障的事情倒是完全消失了。所以也就是还不错。


iPhone 7 相机


这是一个苹果拿不出什么新的概念性功能,而只能拿着手机的传统功能进行升级的一年。所以十分罕见地,iPhone 相机连续两年都有升级。iPhone 7 上的主相机方案全面提升。

我之前就猜测,苹果的双镜头,必然要和已有的双镜头方案,在功能上有所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营销才对。果然,iPhone 7 Plus 双镜头主打的功能是变焦。

具体效果如何,也要等机器上手才能真正知道了。


取消 3.5mm 耳机接口


虽然并不是每一次都成功,甚至失败的例子更多,但苹果一直都是「旧世界标准」的破除者。在 Mac 上折腾,无论是强推 Thunderbolt 接口,还是在 New MacBook 上只放一个 USB-C,做「新标准」的引领者,是苹果一直以来的执念。所以我更在乎的,是苹果到底用什么理由来解释「取消 3.5mm 接口」这件事。

Phil Schiller 说了三个理由,每一个我们都猜到了。苹果在如何解释这件事上,还是非常敷衍的,并没有想出什么有创意一点的说辞,还是为了机身空间,并且试图用一个「向前看」带过去。

但就像 Jason Snell 在 Twitter 上半开玩笑地说的一样,苹果如果选择在盒子里附赠 Lightning 转 3.5mm 接口的话,说明苹果也是非常害怕客户流失的,苹果果然这样做了,虽然我相信,苹果一定在之前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认定绝大多数的用户,是只用随机附赠的那条 EarPods 而不用其他耳机的。但毕竟是在 6s 销量不好的这个档口上,苹果也多少有点战战兢兢。

而取消 3.5mm 接口,到底能不能成功。我觉得,当仅仅是这个消息泄露出来,就已经有厂商开始比苹果提前一步去做,这就已经证明了,苹果在 iPhone 上呼风唤雨的能力,跟 Mac 远不是一个量级的。所以,这件事成功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毕竟追着苹果去出对应线控版本的 MFi 耳机的厂商的已经非常多了。


ApplePay 登陆日本,支持 Suica


去过日本的同学一定会知道,这对于日本市场来说,会是一个多么杀手级的功能。Suica 之于日本,就像八达通之于香港,你可以用这张卡在生活中 80% 以上的场景进行支付。

尽管我们一直说,苹果是带着一点傲气,甚至可以说是傲慢,不原意做多少「本地化」的工作的。但事实却是,苹果本地化的脚步,从 Tim Cook 上任之后,就一直没有停过,一直在前进。

至于苹果的「不接地气」,我觉得不应该划在「本地化不好」的类别里。和消费者拉开一定的距离,形成一点「氛围气」,其实是有助于品牌形象的打造的。苹果在中国成功推广了多少英文单词,苹果「高端」的形象,就有多稳固。


A10 Fusion,两从四核芯片


我记得之前在讨论「 iOS 9 中,有多少人一直用低电量模式?」这件事的时候,很多人就认为,苹果如果在后台数据里看到有多少人用这个东西,就很有可能会在 iPhone 7 上,改进续航。

这件事情,果然发生了。在这场几乎没有概念性功能推出的发布会上,苹果把 iPhone 上能打的补丁,能上的配置,几乎全部打了一遍。


总结

这次发布会结束,相比于 6 和 6s 时代的骂声,科技界舆论的声音反倒相对是一片叫好,苹果算是放下了自己的「骄傲」,没有概念性的功能问世,也只好老老实实把 iPhone 上能打的补丁都给打上了。

苹果的产品不再像之前那么简洁有力,其实是产品受众越来越广,要打的市场越来越大之后,不可避免的事情。毕竟就像之前知乎有人说的「在生死存亡、大是大非面前,品味什么的都不重要了。」,苹果在坚守一些东西,同时也必然需要放弃一些东西。

我们还是会乐于看到,苹果所坚持的东西,包括一直跟艺术家做朋友,包括坚持做环保,苹果在自身产品高利润的背后,一直在做着很多好的事情。这大概是,在智能手机本身已经发展得很成熟,我们很难看到什么惊喜的今天,苹果能带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