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贩机的冷酷温情

自贩机的冷酷温情

(晚上读了最新一期离线自动贩卖机:买下全宇宙》,突然很想写点什么,然后就有了这一篇。)


我是一个很喜欢自贩机的人,喜欢到从羽田机场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冲向自贩机买冰咖啡,喜欢到会为了在楼下的自贩机买可乐,多花 5 毛钱,直到自贩机里不再提供可口可乐而只有百事可乐,这样的人。事实上我喜欢的并不只是自贩机,我对标准化的,最好还长时间保持不变的流程,都有着近乎狂热的热爱。24 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麦当劳的自助点餐机,往往还支持 ApplePay,一切可以让我避免去跟别人发生口头上交流,让我每一次只要重复同一套动作去完成的事情,我都为之狂热。尽管我并不是一个特别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的人。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标准化的事物,在你建立起了对它的印象和期待之后,它是不会令你的期望落空的,你可以在凌晨两点走下楼,塞两个硬币到自贩机的肚子里,然后拿出一罐发着嘶嘶声的可乐。这种长时间的,不随环境变化而转变的存在,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温情感」,变成了一种主动的陪伴。


自贩机从来不是一个「类人」的机器,这种冰冷的机器,不像 Siri 或者 Google Assistant,试图以一个「人」的形象进入你的生活,它就在那里,晚上亮起灯光,你投入硬币的时候,可以听到硬币在滑轨里摩擦的声音。零钱掉在托盘上,叮铃哐啷,商品滚落下来,易拉罐和金属的取货口之间碰撞、弹起,反复数次,最后的尾音绵长,在安静的环境里还能留下一点幻听,往往在耳边挥之不去。当这种流程重复了千遍,在记忆里留下一个抹不平的痕迹之后,我们往往最大程度地,能感受到一个冰冷的机器里,所流露出来的人文气息。

也是我印象非常深的一集 NHK 的《纪实 72 小时》,关于一台存在了 40 多年的乌冬和荞麦面自贩机。当在半程人生这样的时间跨度里,能有一台机器一直存在在那里,提供着一模一样的东西的时候,人也自然地会被这种长时间的存在治愈的吧。

它是中立而又长情的,在漫长的时间里,给你确切而可靠的可依赖感。不会多问你任何一个字,不会多看你任何一眼,适合一切场景,又一定处于任何场景。


当我写到最后这一段的时候,我试图从 Google Photos 上找一张自贩机的照片,拿来做题图。才发现,我从来没拍过自贩机。因为要描绘它太容易了,我大概有几百上千次地面对它,大多白蓝红三色的外壳,往里面塞入硬币,一排排按钮迅速地亮起来,按下我想要的饮料,叮铃哐啷的声音响起。把掉出来的 10 円、50 円零钱一股脑扫进护照包里,再一把抓出饮料罐,冰凉的感觉从掌心迅速蔓延开……

而这可能恰恰是今天,一个工业产物和普通人的人生,能够最为贴近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