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所处的,不一定是谷底,但已是困局。

小米所处的,不一定是谷底,但已是困局。

从小米在国内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下滑到第五这个消息放出开始,对小米的唱衰之声就不绝于耳了。

小米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是因为米 4 到米 5 这段时间的产品断层吗?是因为开始发现做性价比做不过乐视这样供血比小米还足,周边项目比小米还多,烧起钱来比小米还狠的厂商了吗?是因为品牌定位,公司基因决定的品牌口碑问题,导致留不住忠实用户吗?

以至于雷总自己都坐不住了,亲自出来安抚公司内部的情绪,顺便把这个东西也放给媒体,给市场放出一点信号。所以周五的时候,我们都被这篇文章刷屏了。


MUJI 还是 Costco ?

我不知道是雷总真的不知道这两家公司的区别,还是没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MUJI 是一个设计品牌,虽然它做的是「去设计化的设计」。MUJI 的重点在于,它卖的是一种「足够好」的理念,结合其定价,在日本市场,是很合理的,一下就踩中了「对这种程度消费脱敏」的日本消费者的心理。

MUJI 的相当一部分产品线,其实跟日本那种百元店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 MUJI 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产品,设计语言统一化了。导致你如果开始买了很多 MUJI 的产品,你就会开始发现,无论是家庭,还是外出的形象,会有一种视觉统一的美感。

MUJI 的东西是「足够好」的。虽然「良品」在日语里的意思是「优品」,但严格地说,MUJI 所卖的大部分东西并不「优」,市场上往往都能找到品质比 MUJI 更好的同类产品。MUJI 的重点在于便捷和统一,你可以在 MUJI 买到用起来至少不会坑爹的产品,视觉统一起来,又有设计上的美感。价格又低到普通日本人并不会在意。

所以,MUJI 提供的是,某些消费者不会在意价格,东西至少不会坑爹,且有着相对统一设计风格、语言的商品。


Costco 和 MUJI 的路完全不一样,Costco 自己不做产品,而是在市场上找足够好的产品,去把这个产品做到足够低的价格。Costco 的模式,其实雷总自己已经说得足够清楚了。

要成为中国的 Costco ,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强的和供应链打交道的能力,毕竟不是自己做产品,你的价格,在今天,可以说是在和淘宝进行冷兵器交锋。

这是我认为小米不能成为中国的 Costco 的最重要原因,中国的快递业已经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而交通的发达程度又远比不上美国,所以你几乎不可能在线下做经销商,还能比淘宝更便宜。


而小米要成为中国的 MUJI ,最重要的事情倒不是产品。小米的产品,至少对中国消费者的中位数来说,已经足够好了。

但小米的产品太贵了。1000 元的电饭煲,200 元的热水壶,500 块的耳机,处于中位数的中国消费者,是买不起的。甚至 50 块的插线板他们也是买不起的,因为宜家的插线板只卖 20 块钱,更不用说,大部分中国消费者都还在用着那种价格便宜到令人发指的伪劣插线板,这件事情上,小米要对抗的,是整个市场观念,这是小米面对的最大难题。

所以你才看得到,小米那么多周边里,真正意义上的「爆款」,只有小米手环。而小米手环还是建立在,这是一个新兴市场,小米是第一批进去的厂商的基础上。并且它无论如何,都只卖 70 块钱。即使如此,都还有大量买小米手环的人,其实是 iPhone 用户。


智能家居,小米能建立起排他性么?

无论是成为 MUJI 还是 Costco,其实对于小米来说,这两条路,跟手机都是没多大关系的。但手机总不可能不存在于雷总未来蓝图里吧?

所以小米所做的周边,只要是和「电」沾边的,小米都要将其「智能化」。


雷军在这片文章里强调了小米要做一个「小公司」,具体的表现就是,小米投资了 55 家生态链企业,但这 55 家企业,小米只有 170 个人在管理。

小米的这个思路,就像是在做游戏主机,索尼微软在新一世代的游戏主机问世之前,先要收购足够多的游戏工作室,给自己制作一方独占大作,制作只能在自家主机上运行的游戏,通过一方的独占大作来吸引玩家购买游戏主机。

小米的生态链企业,能够建立起这种,「我想用小米家居就必须买小米手机」的排他性吗?

但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所发散出的任何行业,是不可能像游戏主机一样建立起封闭的生态的,因为计算机在最初就是力求泛用的,所有 Android 手机,其软件的最核心,其实都是建立在一个开源项目之上的。

也就是说,即使小米投资了再多的生态链企业,等到智能家居真正普及,这些企业是几乎不可能让自己的产品只支持小米手机而不支持其他手机的,现在小米也不是这么干的。


这件事上,苹果的思考就相对要更一针见血一点,HomeKit 的存在,就像是 MFi 标准,就像是 App Store,我提供一个标准,只要我的平台足够大,那些硬件制造商,自然会来给我的平台做适配。

其实到今天为止,智能硬件这个市场,「把硬件智能化」的成本已经相当低了,只不过很多的传统的硬件厂商,还没有这个意识,或者没有足够的行动力,来率先试试水。现在智能硬件市场缺的,就是一个「爆款」,一个切中用户需求痛点,其「智能溢价」又不那么高的爆款。


那么小米投资的那些企业,所卖的那些价格相当高的产品,能在未来打入高端市场吗?

有可能,但在这个过程中,小米自身的品牌定位,会成为这些生态链企业把自己产品卖出高价的阻力,即使他们的电饭锅、净水机,真的在那个价位具有相当的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