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hone X: A step beyond

🔥 iPhone X: A step beyond

在 iPhone X 产品视频《Introducing iPhone X》的开头,Jony Ive 用了这么一句话来概括 iPhone X 的前世今生:

「For more than a decade, our intention has been to create an iPhone that is all-display. A physical object that disappears into the experience.」


过去的一年里,所有人都认为,iPhone X 所关乎的重点,一定是这一块「全面屏」。但随着发布会越来越临近,越来越多的声音,包括我自己都开始意识到,「全面屏」本身其实根本不是问题的关键。

Tim Cook 说 iPhone X 要为科技行业的未来 10 年指明方向,很难让人不觉得这是一句大话。一块长着「刘海」的全面屏,如何引领科技行业的未来 10 年?


从四周都有边框的屏幕走向「全面屏」,这是 iPhone 所跨出的重要一步。但在 iPhone X 发布接近三个月,开售一个月之后,我才终于完全厘清这件事:

iPhone X 真正所关乎的、引领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全面屏风潮」,而是「making the physical object disappear into the experience」这件事。苹果所定下的未来 10 年的目标,是让体验与现实之间的边界最终消失。


全面屏

就如 Jony Ive 所说,全面屏是一个梦想,这个理念在苹果存在了 10 年以上。如果说十几年前触屏手机都还没有成为主流,很多人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件事,5 年前 iPhone 已经席卷全世界的时候,我相信所有人都明白,iPhone 边框越来越窄,直到整个正面都是屏幕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

这是最顺理成章的,「让体验与现实之间的边界消失」的方式。当 iPhone 不再有屏幕边框,内容就会好像浮现在空中一样,和现实融为一体。


在今天讨论 iPhone X 改用 OLED 所引发的烧屏、色准有偏差、可视角度差等等问题,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意义。这一不是苹果买了低端的元器件,二不是制造过程中存在品控问题。至于这个问题最终到底是由 OLED 屏幕厂商自己解决,还是由传闻中苹果正在和台积电共同开发的所谓「Micro-LCD」屏幕来解决,说到底都是显示行业内的一个技术问题,这里就不过分纠结了。


所以关于 iPhone X 上所配的这块「Super Retina」全面屏,唯一值得讨论的问题,就只剩下其形状了。

关于 iPhone X 这块屏幕的形状,首先必须要厘清的事情是:这个「刘海」的存在,并不是苹果在一块完整的屏幕上「掏」了一个缺口,而是苹果从 iPhone 8 的屏幕形态出发,把屏幕延伸至了左、右、下三个方向的边框,以及顶部的两个角,最终剩下了这么一条 Notch。

全面屏不是天然存在的,是从设备中间的一块小屏幕,通过厂商在工程上的不断进化,才最终能尽可能做到贴近边框。

所以这个 Notch,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合理」的存在,无论你对其存在感到多么地不适。就好像曾经的 iPhone 不防水,现在防水了,未来的年轻人肯定会觉得手机防水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在特定时代的特定的技术背景下,「手机不防水」就是「合理的」。今天的 Notch 也一样。


我始终认为,iPhone X 花费更多的成本,将屏幕延伸至顶部的两个角,竖起两只耳朵,而不是像包括三星在内的很多厂商直接留下一整条黑边,是非常明智的做法。

一方面在苹果的软件生态中,苹果有底气、也有条件去做一个「异形屏」,绝大部分开发者都会积极地去适配,让自己的 App 在 iPhone X 上至少看起来不会「格格不入」,而同时也一定会有不少开发者迸发出灵感,利用好这两片空间,做到一些令人惊叹的设计。

另一方面就是 Marco Arment 在 9 月的发布会结束之后提到的那个观点,这样一片暂时技术上还无法去除的 Notch,让 iPhone X 的轮廓是独一无二的、极具辨识度的、简洁明了的。


当然有人会说,那么也有厂商在今天的条件下,几乎做到了去掉 Notch 啊。

所以接下来要聊的,就是 Notch 的存在,是如何为「让体验与现实之间的边界消失」这件事做出巨大贡献的。


Face ID

在 iPhone X 正式发布之前,我对 Face ID 有着百般的担心。

这会不会是因为「屏下指纹识别」技术还无法量产才临时上马的备选计划?会不会识别率很低?会不会对环境光线要求很高?会不会像某些手机一样解锁的同时还要先对准,然后强行预览一下自拍?

事实证明所有的担心都是没必要的,除了 Craig Federighi 在发布会上演示时出现的一个小误会,Face ID 的实际使用效果几乎获得了压倒性的一致好评。而不要忘了,这还只是第一代 Face ID,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迭代,Face ID 在未来产品上的表现能够更加令人惊叹。

我相信大部分人,包括三个月前的我,都认为:之所以会有 Face ID,是因为要做「全面屏」。因为 Home 键将不复存在,所以 Touch ID 在 iPhone 的正面没有地方可放,必须用一个什么新技术来取代 Touch ID。

iPhone X 发布之后我也有过疑问,如果未来一两年「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成功量产,苹果会不会又调转车头,回到 Touch ID 的老路上?

Craig Federighi 在《The Talk Show with John Gruber》上彻底澄清了这一点,苹果从最初就确定并坚持 Face ID 是未来的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的方向。


所以问题回到最初的原点,Face ID 的意义到底在哪?

第一,Face ID 比 Touch ID,进一步减少了用户需要主动做的动作。相比 Touch ID 在验证时需要把手指放到 Home 键上,Face ID 将「受验物体接触传感器」这个步骤嫁接在了「人看手机」这个自然的动作上,让体验更沉浸,让你可以更加忽视手机这个「物体」的存在,而全神贯注于内容与体验。

这件事在 iPhone 上或许还不那么容易感知。毕竟在 iPhone 上,「按 Home 键」本身也是一个相当自然的动作。但如果从 iPad 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就会变得特别容易理解。

Touch ID 在 iPad 上的存在,从一开始就并不是自然,其让 Smart Cover 无法自然地做到「抬起保护盖亮屏、进入主界面」。而在 iOS 11 的 iPad 横屏交互逻辑里,存在于屏幕一侧的 Touch ID 更是显得碍手碍脚。所以我才会非常期待并准备换到明年可能发布的配备 Face ID 的 iPad Pro。

第二,Face ID 将验证授权这件事,从「离散」变为「连贯」。

今天的 iPhone X 上,Face ID 在安全逻辑上的作用机制与 Touch ID 还基本是一样的:提出授权需求,启动硬件,检测人脸,完成授权。

但随着产品技术的迭代,Face ID 在工作机制上完全有条件带来进一步的革命。毕竟当你在使用手机时,脸是永远处于屏幕前的。如果 Face ID 可以做到更好的检测效果、更低的功耗,以至于无时无刻不在工作,当用户的脸出现在设备前时便开放安全权限,检测不到时则立即关闭,这将给手机安全以及相关的软件逻辑带来一次显著的进化。


iPhone 5s 的产品视频中,Jony Ive 是这样总结 Touch ID 的。

「We believe that technology is at its very best, at its most empowering, when it simply disappears.」

而 Face ID 显然是同一套哲学,经过了 4 年发展之后的最新成果。其帮助 iPhone X,在「让体验与现实之间的边界消失」这件事上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


AR

半年前的 WWDC 上,ARKit 随着 iOS 11 问世。

我的第一反应仍然是不解,特别是当其第一个 demo 是一个蹩脚的游戏时。

但后来的一些对 Tim Cook 的采访,包括去东京旅行的经历,让我对 AR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部分感想我都写在了这篇文章里。


当然,ARKit 在今天还处于一个很初级的阶段,苹果所做的,更多是进行概念上的选窜,以及吸引开发者,积累利用 AR 工具进行开发的经验。真正要在产品层面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我认为很可能需要等到苹果的 AR 眼镜问世的那一天。

但即使只是停留在概念上,AR 也已经可以用来解释很多东西了。


如果说「全面屏」是为了「消除体验与现实之间的边界」,那我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真的有一天,屏幕可以完完全全地占满整个手机之后,What’s Next?
AR 的答案是,让内容流出屏幕、流出手机,真正地做到与现实共存。


这应当是苹果畅想的,比 iPhone X 所开启的未来,还要更远更广阔的世界。


写在最后

夏天的时候,有苹果前员工发 Twitter 说,早在 2014 年春天他离开苹果时,iPhone X 就已经在筹划之中了。


这令人意外吗?早在 4、5 年前,Jony Ive 就阐明过这个道理:

「To create the new iPhone, we began with a design that we really loved. But to build it, to implement it, we had to look way beyond, what we knew to be possible. It took all our learning, our best thinking, to realize something so simple, so clear, and yet so truly extraordinary.」

对于苹果来说,全面屏就是其所「热爱的设计」。3 年之后,iPhone X 终于迈出了最重要的那一步,从虚无缥缈的理想、到最终落地成为现实,苹果跨越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那条线。


更重要的是,苹果非常清楚,「全面屏」并不是终点,iPhone X 所处的位置也不是其要到达的目的地。Cook 要开启的未来 10 年,其实才刚刚开始。

这让我的兴奋远远不只停留在 iPhone X 本身,更是在于其引申出的「What next?」这一未来时命题,最终将我带向属于未来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