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002丨用拥抱对抗世俗
《生活大爆炸》也终于要完结了。它可能是我追过时间最长的剧,从初中的某个暑假,一直追到临近大学毕业。我人格中那股子 nerdy 的劲,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这部剧的影响。有一些「更正常」的朋友们甚至将我跟 Sheldon 的角色对应起来,即使具体来说我与这样一种符号化的角色差得还非常远。
到最后我弃掉《生活大爆炸》的原因很简单,它的故事失去了最初的立足点,nerdy 的元素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干燥。几个主角变老了,所以无可避免地要世俗化,最终安定下来,一个个结婚。从「Smart is the new sexy.」,回归了传统的轻喜剧路子,被庞大的世俗所同化。
在第 7 期《交差点》中,我们提到了寺山修司在《扔掉书本上街去》里的观点。寺山修司认为,大学生不应该按照世俗的期待,规划自己平衡的未来,找一份好工作,遇见一个好伴侣,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将自己紧贴在世俗的衡量标准上,四平八稳地度过一生。这样的论调其实并不新鲜,《搏击俱乐部》想将人们从消费主义中解放出来,并最终归于混沌;《在云端》打破了 Bingham 虚无的人生目标但最终又将其放逐回去;《社交网络》最后慷慨激昂的字幕内容与 Zuckerberg 失落迷茫的表情之间所构成的荒诞画面,更是一种对世俗的自嘲式反抗。
的确,发达国家的现代文化中,「在困顿的环境下坚持自己的理想并最终成功」的故事已经成为了新的「美国梦」。连房租都交不上却仍然坚持只做爵士乐的艺人,一边在便利店打工一边期待成名的搞笑艺人,人们对这样的故事有所期待,欣赏这种「为自己而活」的生活状态,希望能通过赋予自己一种独一无二的人生意义,来完成对世俗的反抗。
我一点都不反对这件事,我自己就正实践着,试图「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与价值」。但我越来越觉得,获取自己的人生意义完全可以是与世俗世界相伴相生的。
在弃掉《生活大爆炸》之前,我开始喜欢上的另一部美剧是《摩登家庭》。它号称「摩登」,但内核上它还是一个包含着传统普世价值的故事。面对「主妇型中年危机」的 Claire 和面对「异族认同障碍」的 Gloria,在学校处于不同「阶级」却各自烦恼的 Alex 和 Haley,以至于在这样一个家庭内部,「现实」对上「浪漫」的价值碰撞每天都在上演。尽管每个人都在人格上有着各种不同的缺陷,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但在不完美的生活中他们仍然能够彼此依靠和温暖,用家人间的温柔融化一切并找到乐趣。
我想这正是我们需要拥抱世俗的地方。尽管你有时候不可避免地成为「社畜」,也不可能拥有一个真正纯洁的完美生活,(想要抵抗微信的我们还是无法彻底删掉它不就是最典型的体现吗?)但在灰色的世界里茁壮成长,仍然不失为一种对抗。互联网所带来的标签化,让我们可以轻易地给人或事贴上标签,技术手段更是让我们可以简单地过滤掉一切自己不想看到的东西。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正提醒着我们,世界变得越来越分裂了。我想找回的,是那个普世价值还闪耀着光芒的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人性。一个人可以在读完惠特曼的诗后又沉浸于卢卡斯拍的商业大片,温柔和激情、追随与反思并存,不反智,不犬儒,不愚昧,不做作。
在这个「平成年最后的夏天」,金足农业学校棒球队站在第 100 届甲子园决赛场上的故事让我重温了一次 old-school 式的热血。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还在上小学的我,被鸣人、宁次、鹿丸、丁次、牙组成的小队去追佐助的故事感动得热血沸腾,也记住了那一段动画的 OP,Sambomaster 的《青春狂騒曲》。热血漫画的精神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俗的东西,没有之一了,但我从没觉得这种「俗」就等于媚俗。相反,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在很多时候恰恰是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才能最终将某些事情坚持下来。它混合在我复杂的世界观里,成为了人格中重要的部分。
我终于还是想起了《生活大爆炸》里让我感到温情的桥段。即使如 Sheldon,也终于学会了在收到 Penny 的礼物后要给她一个拥抱。而 nerd 们的趣味和价值,也深刻地改变了今天「世俗」的内涵。这种温柔的对抗,同化、内化后的改变,是令我觉得非常宝贵的东西,也是我自己想要做到的事。
GaP 是大破进击博客和交差点播客联合出品的人文科技主题专栏。你现在读到的是 GaP 的第 002 期。
我最初的想法是在双周更新的播客节目之间给大家带来点什么别的什么内容,所以选了 GaP 这个名字,希望在这样一个间隙里填充些什么。希望通过篇幅较短且不给到确切定论的随笔,帮助大家「从某种事实、现象、感受、心情出发,去挖掘表征背后那些平时我们不会去仔细思考的东西。」。
与此同时,下一期的 GaP 文章已提前发送至《交差点》支持者们的邮箱。想要抢先读到 GaP,可以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关于捐赠的详情请访问 jiaocha.io/don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