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003丨佳片无约又有约

GaP003丨佳片无约又有约

最近半年感觉自己看电影的量开始变少了,便给自己订下了一个「佳片有约」计划。

就像学生时代每周六晚上十点准时在电视机前守候央视的「佳片有约」一样,我试图用固定的时间安排来督促自己每周多看一部电影。在周五晚上选好影片,加到 Netflix 的 My List 里或是在 iTunes 上买好,看一看预告片、简介,设一个日历项,周六晚上十点开始与佳片「有约」。

但计划执行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10 年前的我需要九点多就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到十点钟,节目开始。但在今天,Netflix 和 iTunes 都可以等着我。等到我拖延着做完工作,读完 RSS 和 Twitter,看过 YouTube 上的新视频,再上知乎刷一刷今天又有什么无聊的奇葩问题。等到做完这一切,时间往往已是午夜时分。所以差不多有一半的情形,是我会在两三点看完电影,倒头就睡。还有一小半的情形,则是直接将它拖延到第二天甚至是下一个周六。


我开始意识到,问题不仅仅是「我和电影之间谁等着谁」这么简单,今天的我们在消费和欣赏艺术作品时很容易陷入一种「填鸭式」的接受机制。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用考试前突击复习的方式,去摄入文化和艺术作品。今天的流行词是「补」,无论是「补番」还是「补剧」,恶补电影和书籍更是一种常态。在 Netflix 上 binge-watching 某部剧,一集结束,你只有 15 秒的反应时间来思考自己刚刚看了什么。

我们开始失去一种和作品之间的「一期一会」,失去一种渐进式的「淡入」和「淡出」之体验。我们不再需要守候在收音机或电视机前,在等待节目开始的过程中建立起某种期待,更不会有与这种期待相伴相生的思考。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后,我们也难以感受到它在我们意识中所造成的回声和余震。互联网让信息填满了我们生活的每分每秒,过于「即时」的一切使我们对艺术的感知被掐头去尾,只留下大团的的难易被消化的囫囵畸形之物。


10 年前的我很难想象会有这么一天,自己需要以这样的方式来训练、强迫自己与佳片「有约」。显然,最直接的联想是把问题怪罪到「后稀缺时代」的头上,认为是内容的无处不在,导致我们不再能够完整地消化掉那些信息,并引发足够的思考。这自然正确,所以想让自己的生活拥有一些「不均匀的意外」,我们完全可以也值得通过我们自己的 hack 来做到它。

我越来越喜欢跑步了。因为 Apple Watch 不像 iPhone,让我可以随时获取整个 Apple Music、Netflix 和 iTunes Store,而是只能装下五张唱片和两张歌单。我能够在读了一章书之后,通过跑步将自己的视觉剥离出屏幕,来花时间感受其「淡出」,在生活的平面上挖掘出一点跌宕起伏的曲线。


至于每周六的「佳片有约」,虽然没有那么完美,但它仍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改变。至少我开始意识到,通过「计划」,我可以进一步控制自己接受什么,思考什么,切断一些东西,而不是沉溺在无尽信息流里,随波逐「流」。这是让佳片重新「有约」的方式。


GaP 是大破进击博客交差点播客联合出品的人文科技主题专栏。你现在读到的是 GaP 的第 003 期。

我最初的想法是在双周更新的播客节目之间给大家带来点什么别的什么内容,所以选了 GaP 这个名字,希望在这样一个间隙里填充些什么。希望通过篇幅较短且不给到确切定论的随笔,帮助大家「从某种事实、现象、感受、心情出发,去挖掘表征背后那些平时我们不会去仔细思考的东西。」。

与此同时,下一期的 GaP 文章已提前发送至《交差点》支持者们的邮箱。想要抢先读到 GaP,可以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关于捐赠的详情请访问 jiaocha.io/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