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008丨用 AirPods 再造「聊天室」

GaP008丨用 AirPods 再造「聊天室」

我跟两个朋友开始了一场「交流实验」。

具体的做法是,地处三个不同城市的我们,每天晚上 7 点,固定接通一个语音通话,时常为固定的一小时。我们可以聊任何话题、也可以不说话,同时我们可以正常地干任何自己的事,但语音是接通的,所以我们至少有一部分注意力是放在耳朵上的。

这场线上的「交流实验」最终得以顺利施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 AirPods(以及一切蓝牙耳机)的存在。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做饭、有人在这个过程中打游戏、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加班……AirPods 的存在让我们可以相对更不受限制。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场实验呢?我之前在推特发的一条推文是这样的。

「离线」很重要,因为「在线」很重要。

放学之后才能去的社团教室,开放的办公空间,都能促进交流,因为它们是一个「场所」,你要么存在于其中,要么不存在于其中,没有什么莫名其妙的叠加态。

同样的道理放到线上,MMORPG 是一种场所,YY 频道是一种场所。下课冲回寝室火速登录 YY 进去大喊一声「喂!」然后登录游戏就是一种线上的「社团教室」。而当这个东西被「永远在线又永远离线」的 IM 软件取代,交流就开始变得贫乏了。


我跟「交差点播客」的另外两位主播也在做着差不多的事。每两周的节目制作周期里,我们要讨论选题、录音,然后开总结会。三次通话的前后我们也会闲聊,这样的流程常常耗时 3-4 个小时。

所以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我通过嘴说出来的话,比我通过 IM 软件敲字表达出来的话的量要多好几倍。我开始变得不那么会用文字「闲聊」了,我大脑中组织语言的方式也渐渐从「IM 聊天式」的短句,变成了更复杂的长句。

在这个过程中,改变是积极的。不时进行这种充分且深刻的沟通不仅使灵感和想法更能得到激发,也驱散了四平八稳的社交生活中不可避免要出现的孤独感。


我没那么喜欢 IM 软件的原因就在于此。

中文互联网世界里,微信让我们永远失去了「在线」和「离线」的概念。以至于今天的我们基于这个系统,演化出了一套奇怪的社交规范。「已读不回」、「不回我却在朋友圈给别人点赞」、「发大段语音」,甚至仅仅是「一个小时了还不回我」,这一系列的行为成为了今天的社交原罪,这样做的人会被嘲讽、会被嫌鄙、甚至会遭到谩骂和拉黑。这让很多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对待 IM 软件,并最终一点点加强了我们对手机的依赖。

当这种形式的交流正一点点成为我们社交的主要构成,问题还不仅仅在于它如何吞噬掉了我们的大部分时间。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以一种「完成任务式」的心态来处理 IM 消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拿起手机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 IM。「好的」、「ok」、「这个不错」、「嗯,我知道了」、「(双击气泡点一个 ❤️)」…… 每天 24 小时不间断地处理 IM 消息,让我们丧失了沟通的热情,也越来越难以进行深刻、丰富、高带宽的交流。


我不由想到了一个古老的互联网产品,聊天室。

在我刚接触互联网的 2000 年前后,互联网还远不像今天这样如空气般存在。我在之前的一期交差点里戏称当年我们上 QQ 是一个神圣的过程,需要沐浴更衣、正襟危坐,才能享受两个小时的宝贵的网上冲浪时间。

那个年代的聊天室,恰恰就是一个能够让你全情投入地进行沟通交流的一个东西。即使交流的载体是低带宽的文字,刚刚感受到互联网魔力的我们,仍会在宝贵的可以上网的短短几小时内,盯着那块低分辨率屏幕,如饥似渴地阅读屏幕上蹦出来的每一个字,并绞尽脑汁回复点什么「连珠妙语」。


在交流这件事上,提高带宽是很重要的,保持集中的注意力是很重要的,但究其根本,是要化被动为主动。伴随 iPhone 而生的「推送通知」系统让我们的交流正变得越来越被动,而通过一场「交流实验」打破这种被动,就是一种对抗的方式。


GaP 是大破进击博客交差点播客和动点科技旗下的博客 TAN 联合出品的人文科技主题专栏。你现在读到的是 GaP 的第 008 期。

我最初的想法是在双周更新的播客节目之间给大家带来点什么别的什么内容,所以选了 GaP 这个名字,希望在这样一个间隙里填充些什么。希望通过篇幅较短且不给到确切定论的随笔,帮助大家「从某种事实、现象、感受、心情出发,去挖掘表征背后那些平时我们不会去仔细思考的东西。」。

与此同时,下一期的 GaP 文章已提前发送至《交差点》支持者们的邮箱。想要抢先读到 GaP,可以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关于捐赠的详情请访问 jiaocha.io/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