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理红包与精神自律

義理红包与精神自律

差不多是四年前吧,微信红包刚刚上线没多久,我给朋友发了从别人那里领到的几块钱红包。玩了几个来回之后我开始感觉,这种朋友之间发来发去的「義理红包」(取词自義理チョコ),实际上毫无意义。但事实却是,这种「红包游戏」越来越火,甚至成为了很多群得以维持下去的依赖。


「微信红包」的存在和移动支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当代中国人的壮阳药。

很多人把红包当作一种游戏,当作一种多巴胺胶囊,就像在毒品成瘾性实验里按下按钮就可以获得一点可卡因的小白鼠一样。对于很多人来说,点开红包意味着一点小剂量的快感。

支付宝的集福活动也一样。没人真的在乎那几块钱,但这仍然不妨碍集福活动在线上线下成为一个相当热门的谈资。


但人们在过年时越是沉浸在这种毫无意义的机械动作中,无疑只会让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沟通慢慢绝种。

之前有人邀请我加入某个「知乎高赞答主群」,本着多认识几个朋友的心态我欣然同意,结果在加群之前该「群主」提出,进群之后要先发个红包。我瞬间就对该群失去了任何兴趣。我难以想象一个建立在知乎社区头部用户的基础上,目标应当是产生有意义讨论的群,需要靠几毛几块钱的红包来维系。


今年春节,连家里的长辈都开始意识到「走在路上看到一块钱都懒得弯腰去捡,但微信上几毛几块的红包还是抢得一肚子劲」了,但「口嫌体正直」的是,他们仍然沉浸在这样的「游戏」中,点开一个又一个红包。

这种流行,证明了无知和反智所具备的强大感染力。


这是一个「精神上的垃圾食品」正在风靡的时代。各种产品设计机制,引诱着人们去进行各种毫无意义的重复动作。

点开一个又一个红包,即使这样发来发去除了创造垃圾流量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刷过一个又一个快手视频,连在电影院里忍住两个小时不看手机都无法做到;重复地尝试「跳一跳」,却对任何一个系统稍微有点复杂、精妙的游戏提不起兴趣。


「有趣」这个词已经流行很久了:「想让自己变得有趣」、「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有趣」在今天的中国成为了一种很关键的品质。

但到底什么是「有趣」?到底如何才能做到「有趣」?


「有趣」的本质,其实就是精神上的强健。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会意识到自己需要健身,需要吃维生素,需要行为上的自律,来保持肉体上的强健。但精神呢?我们如何进行精神上的健身?如何获得有意义的快感?如何在精神上自律,以保持精神的强健?

想要让自己变得「有趣」,就需要用「去健身房」的心情去电影院,用「完成工作」的决心去打通游戏,用「吃维生素」的态度去听自己没听过的 genre,用「节食减肥」的觉悟去减少自己沉迷微信的时间……

Get a fucking life.


我也曾沉迷这些毫无意义的,不需要调动起大脑就可以轻松进行的活动。无论是躺在床上不知休止地肝手游,还是一晚上就仅仅是不停地刷新微博首页,这样「以打发时间为要义」的生活越来越空乏。我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来彻底重构自己的精神生活方式,至今仍然这条路上。

精神自律如此重要,以至于当你对自己的精神生活方式完成了一次重构之后,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更让你对如何度过未来的漫长时间这件事充满信心。

这是我想与诸君共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