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 in 2017: Hack Reality
「哪件数码产品最能代表 2017 年?」
我本想从这个问题切入,来总结 2017 年的数字生活。
我把自己在 2017 年买的全部数码产品列了一个清单,却没有从中得到一个明确且唯一的答案。
是 iPhone X 吗?是 Nintendo Switch 吗?纵观 2017 这一整年,优秀、甚至是伟大的产品很多,但你很难从一款产品中,得以窥见整个 2017。
扩增世界
我不认为 iPhone X 是我心中的 2017 年度产品,但它毫无疑问是 2017 年科技界最耀眼的明星。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是这么写的:
iPhone X 真正所关乎的、引领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全面屏风潮」,而是「making the physical object disappear into the experience」这件事。苹果所定下的未来 10 年的目标,是让体验与现实之间的边界最终消失。
从全面屏出发,iPhone X 让内容流向了屏幕与现实之间的边界。Face ID 让你越来越能够忽略手机这个「物体」的存在,沉浸于内容。而苹果所目及的,还有处于更远方的 AR。我们与 iPhone 的交互不再局限于点按和滑动,所面向的设备也变得更丰富,而不是仅限于 iPhone 本身。
Jason Snell 在 iPhone 十周年的文章上是这样写的:「在有 iPhone 之前,『离线』是生活的默认状态,iPhone 的问世,将连接变成了我们生活的默认状态。」。
10 年之后,不只是连接变成了默认状态,更重要的事情还包括,数字内容已经和现实混合在一起,成为了现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互联网终究不再是一个架设在服务器上,只有由一块块屏幕才能通往的世界。其借由各种设备,已经渗入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数字御金
移动支付的概念早就不新鲜了。但 2017 年的变化在于,移动支付终于从「可选项」,变成了「默认状态」。这不是什么需要「主动努力」去做到的事,当商家纷纷挂出一张张收款二维码,现金花光也不去银行取钱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
历经全年,我在国内使用现金的次数一共不超过 5 次,其中两次是坐长沙的磁悬浮往来于高铁站和机场,一次是在加油站,三次都是最终向路人求助才获得了现金。
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因为我并不觉得「不需要随身带现金」这件事,对我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本质的改变,我仍然每天带钱包(里面装着身份证、信用卡和星巴克的会员卡),反而偶尔因为网络信号的问题导致扫码付款的操作陷入僵局。
支持 Apple Pay 的地方越来越多,包括我所处的四线城市,家里附近的烧烤店也可以免密支付,但麻烦的仍然是和服务员进行沟通交涉的过程。技术上的先进,仍然被概念、思维上的落后死死地禁锢着。
很多人都不止一次地提过国人把「移动支付」当成「壮阳药」这个观点。但我觉得,技术要进步,这或许是必经之路。就像当年西方国家曾经也把放射线照射当作时髦与潮流一样。
在当下这个技术悲观主义盛行的年代,把技术当作「潮流」、「时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iPhone X 也并不像几年前一样成为人们所追捧的技术符号。在这样的时代中,移动支付,以及所谓「无现金社会」这一概念的蓬勃生长,我愿意接受它。
虚拟相谈
如果说一两年前我还对「voice-first」这一理念毫不买账,认为 Amazon Echo 是一个缺乏实用性的产品。2017 年之后,我彻底开始相信,语音助手会成为未来数字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iPhone X 变大、变重,并且时常被「粘」在无线充电板上的属性,让我开始越来越不愿意拿起 iPhone。我用 Siri 控制打开 App、用 Siri 查单词、用 Siri 控制音乐、用 Siri 编辑播放列表、用 Siri 搜索、用 Siri 拨几个常用联系人的电话……
我完全不认为语音助手的存在,会让基于按钮的交互消失,更不会让屏幕消失。语音交互是一种赋能,让你可以跳出屏幕,在煮面的时候设一个定时器;让你可以跳出双手,在换衣服的时候可以顺便问一下天气如何。
尽管我日常吐槽 Siri 如何如何智障,很多时候无法完成我的指令。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在 2017 年的新设备上,Siri 已经变得比原来好用太多了。从之前的「让人没有兴趣去用它」,慢慢过渡到了「可用」的状态。
而 iPhone X 所设下的未来十年「让体验流入现实」的梦想,无疑也通过 Siri 朝前又多迈了一步。
时计生活
2017 年我把自己的苹果设备基本全线升级了一遍。在升级更新后,体验产生了最大变化的产品,是 Apple Watch。
Jason Snell 说 Apple Watch Series 3 是「The start of something big」,我 100% 同意这个观点。相比 Series 1,Series 3 有了「接近完全体的 Siri」、「可用的消息回复」、「可用的地图导航」、「支持你几乎 24h 戴着它的续航和充电」(每天洗澡的时候充 1 小时电即可)。
运动的时候我用它记录数据以及听歌,抬手就可以叫出 Siri,半夜上厕所或者喝水也是用它来充当手电筒。每天早晨醒来之后我不再找 iPhone,而是直接抬手在 Apple Watch 上看时间和通知。通过 Apple Watch 进行运动管理的这半年里,我减掉了 15-20 公斤的体重。
我们常常说技术如何能改变生活,Apple Watch 对我生活的改变显而易见。它比 iPhone 更亲密,以至于「终日随身」。
从刚发布时的不屑一顾,到将其定义为「恰好有一些残废功能的装饰品」并自己也买了一块,Apple Watch 的存在,越来越不可或缺,越来越成为我众多习惯性行为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
产品戒断
2017 年,我停用了微博,也不再用微信进行私人的联系,把自己的私人社交生活完全搬到了 Twitter、Telegram 和 iMessage。
当数字生活不再是单纯的数字生活,而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时候,决定用或不用一款互联网产品也就变成了 life-hacking,也变成了关乎你心理甚至生理上是否能保持强健的关键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停用微博是一次自省,如何在自己「无聊」的时候控制住自己想要看那些垃圾内容的欲望。最终的过程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困难,就像停用百度而将 Google 改为默认选项一样,你需要的只不过是让自己 24/7/365 处于科学上网的状态,Twitter 本身就是更好的产品,删掉微博 App 以及在书签中去掉微博网页之后的一个月,我就彻底做到了停用微博。
但微信相对就要困难很多,其是联系起社交关系网的工具以及支付和收钱的工具。想要停用绝非我一个人的问题。我一点点尝试着让关系最好的十几个朋友换到了 Telegram 或 iMessage。
戒除微信跟想象中差不多困难,但我所自豪的是,我核心的朋友圈子,核心的精神世界,已经完全移出了微信。每周使用微信的时间已经低于 1 个小时。这是可贵的进步。
游戏人生
2017 年,自 Switch 开始,到 iPhone X 而终。但在写这篇技术总结里,我把 iPhone X 放到了文章的开头,而 Switch 丢到了文章的末尾。
原因很简单,iPhone X 开创了未来,其与过去的 iPhone 彻底告别,启动了其下一个 10 年。而 Switch 则收拾了过去,令我在探索中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回顾了这一属于「前现代」的乐趣。
游戏使我喜悦,游戏使我感动,游戏使我在 cyberspace 中也能拥有一个缤纷的「现实」。Switch 的「掌机、主机二合一」设计在放出之初让我觉得难以立足。但当我在高铁飞机上、咖啡馆和快餐店里玩着《荒野之息》和《奥德赛》的时候,我又觉得它实在是奇迹般的存在。
最后
2017 开年的时候,我买了《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嗯,就是苹果那本卖 200 美元的产品画册。
翻着翻着,我突然发觉,这本书或许有意无意间,划出了一道界限。在这之前,数码产品的物理存在是非常重要的,being an object 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了解这样一款款产品的物理存在,才能通过这一个个小小的「入口」,钻入数字世界、赛博空间。
但在这线的另一边,则是我们即将步入的未来,各种信息越来越主动地流出设备,入侵到现实中。「连接」是默认状态、「被记录」、「被注释」是默认状态,设备的物理属性渐渐消失,内容成为了毫无疑问的主角。
如果说「数字生活」曾经是「生活」的子集,是「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它正在一点点膨胀、填充满整个生活。
而如何以认真的态度「搞」好自己的「数字生活」、「搞」好自己的「现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努力去做好的事。Life-hacking 不易,若是能有笃定的觉悟、坚信的道路,那便是最珍贵的宝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