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正义、共情,人性与爱

自由、正义、共情,人性与爱

时隔 9 年,《玩具总动员 4》终于要上映了。

它与我几乎同龄。24 年前,巴斯光年闯入了胡迪的世界,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后来这成了皮克斯动画永恒的主题,「彼此冲突的角色相遇,并达成和解与爱」。

我更愿意用另一种说法来诠释皮克斯的动画,它用各种「不是人」的东西作为载体,为它们灌注人性。从玩具和怪兽,到鱼和老鼠,汽车和机器人,再到《Inside Out》里的情绪和想法,和《Coco》里已经去世的人。这一切「不是人」角色会开心、会愤怒、会失落,会和解与爱,就像「人」一样。


Freedom、justice、empathy、humanity and love…这些都是好莱坞影视作品的精神基石,也是整个英文语言体系里的常用词。但它们在中文语境下出现的频率就没那么高了。

作为一个专业的中文写作者,我有些时候不得不有意识地避开这些词。不只是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更在于我知道这些词会在中国读者心中掀起某种「不自然」的波澜。就好像你坐在望京的一家星巴克,一定可以听到有人大谈天使投资、生态闭环,小声议论八卦房事、明星花边,但你基本不可能听到有人讨论我们要如何追求正义、自由,如何「重拾人性」,达成「和解与爱」。

更多时候,这些词被有意识地译作了其他词,比如著名的「intersection of humanity and tech」(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humanity 就被译作了「人文」而非「人性」。但从原文出发,「人性」才是更准确的翻译。


英文里,这些词被统一称作「universal value」。它的中文翻译是「普世价值」,前面还常常加上一个「西方」,成了一个被污名化的,用以渲染意识形态对立的武器。「普世价值」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社会的底色,有一个更中性的,没有那么多政治色彩的词是「common sense」,共识。

中国社会也有共识,那就是「利己」。我反对利己,也一直在对抗自己心中的利己想法。但我承认「利己」的存在,它是一切生物「趋利避害」本能的一种表现,也是人性中永远无法磨灭的一部分。

「利己」本身是一种很客观的心态。以自由市场为核心的现代经济制度就是建立在利己之上。如果能权衡好人们心中对利益的欲望,就能建立一套公平有效的规则。但还有很多时候,利己的心态催生了恶劣的想法。


最近发生在香港的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社会利己的底色下,藏着多少恶劣的想法。有些在民族上异化香港人,认为香港和大陆存在天然的意识形态对立,将「以大陆的名义对香港(台湾)施加暴力」看作是本民族的胜利。还有些在阶级上异化香港,认为香港年轻人都是缺乏上升渠道的垃圾、渣滓,所以才只知道每天上街搞运动,就算被施以暴力也是自得其所。

我不想多花时间来批评这些言论的荒谬。这样的人在中国不在少数,其中甚至有我的朋友,如果我只是写篇文章把这些言论批判一番,那结果也只能是把这些民族主义和精英主义者推得更远。


这两天我一直在想,我如何最终成为了一个人文主义者?

我不相信「小孩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这种鬼话,不认为自由、正义、共情、人性这些都是很可笑的词,在向上走的同时不忘促使自己往下看,不污名化那些和我有利益冲突的人和事,无论是女权还是 LGBTQ。

这是中二病吗?某种程度上是吧,这就是我想要病入膏肓的那种中二病。相反,用「利己」的视角看一切,迫不及待地想要证明自己是「只看利弊的大人」,以居高临下的态度评价一切,是我永远不想患上的另一种中二病。


上小学的我,第一次看胡迪和巴斯光年从邻居 Sid 手中逃出生天的时候,这颗种子就已在我心里种下了。再之后,卢克掌控原力、阿宝成为神龙大侠、一亿五千万人站在夏希前辈身后喊出「Koi Koi」、心之怪盗团摧毁人格阴影和宫殿、上百万玩家贡献存档改写 02 和 9S 的命运,斯塔克打响最后那个响指……他们不止拯救了故事里的世界,也影响了现实中的亿万人。

在这个时刻,我能做的,也就是尽量不避讳地宣扬它们,宣扬那些应当成为所有人心中共识,又被中国人避而不谈的东西。乔布斯所说「人性之感恩」,大概也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