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 in 2018:起与伏

Tech in 2018:起与伏

18 年 1 月,有三个朋友告诉我他们开始玩币了。那个时候,比特币价格刚刚从半个月前接近 20000 美元的高点,一下俯冲至 13000 美元,又在几天内重回 17000 美元。

半年之后,苹果成为了第一个突破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带着整个科技界,在夏天冲上了各自的历史高点。等到年底,苹果的市值相比最高点,蒸发了三分之一。Facebook 的隐私危机一波接着一波,Netflix 被传统媒体和科技巨头围剿。国内,ofo 和锤子生存下来的希望近乎渺茫。

然后他们说,冬天来了。


闭环

2018 年,我按照苹果给出的蓝图,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苹果产品生态环。

现在我喊一句 Hey, Siri,iPhone、MacBook Pro、iPad Pro、Apple Watch、HomePod、CarPlay 都能听见。在全年的 365 天里,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听 Apple Music。这个「环」完全闭合起来之后,生活变得更方便,开始让人感受到一种「未来感」,和简洁的「美感」。

早上被 iPhone 叫醒后让 HomePod 放歌,洗完澡一边穿衣服一边问问今天的天气;在 iPhone 上复制一个链接之后可以直接在 Mac 和 iPad 上粘贴,截图之后 AirDrop 到 iPad 用 Apple Pencil 涂写;在车上用 CarPlay 听的歌或播客,下车戴上 AirPods 可以继续;只戴着 Apple Watch 跑步的时候也可以买东西,接电话,收发短信。
这些大多不是 2018 年才出现的新功能,但新的硬件和软件让它们开始变得更好用,或者说,开始变得「可用」。

这种无孔不入的数字生活让人心生警惕,全天候地跟各种苹果设备接触着,通过各种感官不间断摄入信息,也被设备「监视」的生活,让人也开始怀疑它是否健康。


戒断

去年的技术总结里我就写了「戒断」。2018 年,这件事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苹果和谷歌几乎不约而同地在系统大版本更新里加入了「Screen Time」功能,希望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并限制自己对手机的沉迷。抖音在成为 2018 年最火的 App 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用算法投喂内容」的机制使人沉迷,吞噬时间,使人不再具有「延迟满足」的克制,最终丧失思考的能力。

这就是我们要戒抖音、戒微信、以至于戒智能手机的原因。这听起来很不合情理,但最近这两年我发现,「戒除数码设备」的重要方法是「买更多不同种类的电子设备」。戒除手机不是要戒除「信息」,而是要让设备与你的现实生活贴合地更恰如其分。

如果你只有 iPhone,你就不得不去适应 iPhone,在本应开多个窗口的时候只能看一个 App;如果你只有 MacBook Pro,你就不得不在很多时候被它压弯肩膀;好的工具应当是灵活而泛用的,但更重要的是,你需要创造一种能够让自己灵活使用工具的环境,自由地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工具。「戒断手机」的意义不在于不用手机的你有多么厉害,而在于我们不想在 10 年内被智能手机所奴役,只能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在电脑网页上登录账号。

抵抗微信、抵抗算法都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要为自己保留「选择权」。


历史

临近年底,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

Netflix 花了 1 亿美元,在 hulu 和苹果的双重争夺下,保住了《老友记》2019 年的独播权。显然,《老友记》在 Netflix 点播频次的后台数据,决定了它在开播 25 年之后仍具有超越时间的价值。

更早的时候,Spotify 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发现人们在 25 岁之后,听歌的品味开始不再变化。在「万物皆可被零成本复制分发」的互联网时代,人类「复读机」的本质开始一点点被挖掘出来,「怀旧」成了一种最流行的乐趣。

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在剧变,我感到自己正在经历一次显著的「历史观重塑」。我们可以像用 Google Earth 一样在漫长的时间轴上随意闪回,也开始感受到一种「短暂」。当我尝试着预见未来,无论是一家商业公司、一个行业的命运,还是大到群体,以至于世界层面的精神和文化,我发现很多事情都并没有前人的规律可循。历史比我想象得要短得多,这是一个最终需要我们自己去开辟的未来。

但「开辟未来」正在变得越来越难,触手可及的「过去」让我们无法抓住当下,也开始失去对未来的乐观和信心,这是我在 2018 年观察到的最大挑战。


拐点

这是科技界的一切都在发生质变的一年。

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严肃讨论如何「少用」手机,用户和流量的增长红利不再,资本市场逐渐冷却,这几年我常问的「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发展到什么程度是个头?」终于成了一个切实的问题。我不禁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不是「衰退之后才机会」的那种好,而是我们终于可以开始更冷静、更克制地思考问题。我之前在一篇文章里希望自己不会那么轻易地「在资源的湍流里飘散」,冬天来临之后,我们恰好能拥有这样的一个环境。

我在 Telegram 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有 70% 的人「受到了寒冬的影响」,这不免令人沮丧,但我们仍然需要梳理过去,再次出发。

1 月,在极客公园的 iF 大会上,多抓鱼的创始人猫助是这么说的,「我们经常觉得大就是好、多就是对,每一个投资人的口号都是寻找 next big thing,听起来的确非常性感。但是我觉得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如果你认为真正的好就是人类在历史上展现出来的进步、智慧、自由与爱,那你就会知道这样的特质在历史上并不常常占上风。」

当持有这样观点的创业者开始成为市场新的宠儿,这个说是冬天也好,拐点也好的 2018,或许不是最坏的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