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没有个性

小米没有个性

(本文首发于 TechCrunch 中文版


雷总在台上不停地对比,陈述小米 9 在哪些方面比 iPhone 更好,在哪些方面又比华为更好,力求让小米 9 进入它们所在的那个次元。最后,标示着价格数字轰然落地,他兴奋地宣布,这样一台能和苹果、华为比肩的手机,只要 2999。台下的欢呼和弹幕里大片的「真香」,将气氛推向高潮。

我早已不再怀疑小米作为一家公司的实力,更相信小米做出好产品的能力,但被「性价比」压得直不起腰的小米,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真正摆脱这层「低端」的桎梏?


「堆」与「仿」

「堆料」可能是这场发布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除了电池容量上的些许妥协,小米 9 拿出了一套几乎无懈可击的配置。屏幕指纹、素质优秀的三摄像头、极窄的边框、骁龙 855、20W 无线快充……这是一台标准的「水桶机」,什么都很好,又什么都不「突出」。所以这场发布会才呈现出了这样的一个结构,小米先在微博上连续一周把所有足够强势配置摆出来,宣明自己的「旗舰」身份,最后的发布会其实也就只是「价格公布会」。

就像老罗说的,大家都是「方案整合商」。但即便如此,不同公司的「方案整合能力」却有着巨大的不同。小米可能是全世界最会做方案整合的公司了,这不只在于小米只用一年时间就在 2011 年搞出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智能手机,更在于它在各种 IoT 领域几乎做什么成什么。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它最根本的基因就是对方案、对供应链进行高效整合、把控的能力。

这让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米要用「堆」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产品开发。原料都是现成的,我用多快好省地方式将它们堆在一起,就能做出性价比够高的产品。这没错,但真正最顶级的产品开发者,无论是苹果、三星,还是这两年的华为,它们的产品都不只是「堆」出来的。它们不仅仅是方案整合商,更是方案的提出者和推动者,它们会自研技术方案,会通过投资、收购上游公司来获得技术方案。我们常常在专利文件里寻找苹果下一代产品的蛛丝马迹,但对小米来说,它最主打的产品却有高度的「可预测性」,因为它是「堆」出来的。


这场发布会上还有另一个很难忽略的问题。

从 Game Turbo 的营销关键词、「18 个月不卡顿」的梗,到和 macOS Mojave 高度雷同的壁纸、「小爱捷径」,小米似乎一直在试图模仿苹果和华为,来让自己和它们站到同一个海拔上。我不想在这里做过多道德审判,即使这一切都不会引发任何法律纠纷,或者说苹果和华为不会真的去告小米,仍掩盖不了小米在市场影响层面的懒惰。既是你营销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把小米 9 和 iPhone、Mate 20 拿到一起比」,你也完全不需要像这样去模仿,去蹭概念。

雷军在发布会的最后自己感叹,当年不该说那句「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把自己的品牌都做 low 了。但这件事到现在都完全没有停止。每一次蹭别人的概念,拙劣地模仿,试图从通过这种做法获得流量,最后都是在给自己挖坑。


一家公司的「个性」

黄章说小米 9 是「眼高手低」,我觉得恰恰相反,小米的手从来都不「低」,它低的是「眼」。

雷军从最初开始,一直亲自发布小米的几乎每一款新产品。靠着自己的真诚,他改变了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对小米的偏见。他是一个真正的实干家,有着作为一个创始人极为宝贵的热情和谦逊。但我从雷军身上看到的,永远是对「做公司」这件事的热忱,而不是对「做产品」这件事的热忱。优秀的「产品人」大多是有偏好的,但雷军似乎没有什么偏好,他一直追着业界最优秀的公司跑,追着用户喊得最响的呼声跑。

我不清楚小米内部具体有多少人在从事「新技术」、「新方案」的研发,但从它能成功推出一代 MIX(虽然我不喜欢一代 MIX 这个产品本身,但我喜欢它背后体现的那口气)不难看出,小米内部是有人在做「往前走」这件事的。但光「往前走」还不够,vivo、oppo 都在往前走,它们「往前走」的产品都暂时还没有取得特别大的成功。

想成为真正最顶尖的公司,你需要的不仅仅要往前走,有前瞻性的视野,还要有敏锐的嗅觉,独到的思考,你要比用户先想到他们的需要,而不只是去听用户有什么需要。最终,你要有对自己内心的笃定坚持和一点冒险的勇气。这一切合在一起,其实就是一个创始人、一家公司的「个性」,就是小米最缺的东西。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甚至换个角度说,国内比雷军更固执、更愿意冒险、更有个性的人,现在的下场都有点惨,比如罗永浩。但对于小米来说,想要真正突破自己头顶的那一层屏障,就不可能总是只做一个「价格」的颠覆者,而不做一个「产品」的颠覆者。最后,这总是一件要冒险的事。


金子的价值

这周,我买了一台索尼黑卡 6 相机,它可能是市面上最强、也最贵的卡片机。有朋友问我,这个价位为什么不买一套入门的单反系统,「性价比」比黑卡可高太多了。我半开玩笑地回复说:「如果我是只看性价比的人,我早就发财了。」我看中了黑卡 6 上面诸多索尼独有的「黑科技」,它的便携,它对全焦段的覆盖。它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好产品,值得我花很多钱,把它当作我开始学习拍照的入门机。

优秀的,独一无二的产品从来都是这样的。它们可能很贵,但那些无可取代的产品特性让它们永远可以击中用户,也永远都可以卖得起一个配得上其价值的价格。真正好的产品,会萦绕在用户的眼前,脑海里,让他们忘掉「理性」,为之神魂颠倒,最后不顾一切地去买到它。

我记得第一次拥有一个 Walkman 时,爱不释手心跳加速的感觉;记得当年双手捧起 iPhone 4 时,手心不停往外冒汗的感觉;记得第一次拥有任天堂 3ds 时,玩到废寝忘食的喜悦……这就是真正的「感动人心」。

小米能做出一个「让人们几经比较之后决定买它」的小米 9,这很棒。但如何做出一个「让人看过一眼、摸过一次就睡不着觉,攒钱买到之后双手颤抖」的产品,是小米需要实现的自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