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DC20:一气向前

WWDC20:一气向前

直播开始,苹果马不停蹄。

在这之前我甚至没想过这个问题,这么多年的苹果发布会都是「现场直播」,我从未想到这场演讲会以「录播」的形式呈现。苹果没有浪费任何一秒钟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开始公布旗下所有产品线的最新软件特性。

即便如此,整个发布会仍持续了足足 1 小时 50 分钟。没有发布新硬件,这样的时长、这样的信息量,在 WWDC 的历史上实属罕见。

iOS 14:自我颠覆

iOS 14 是一次「大更新」。

过去两代 iOS,可能因为 iPhone 电池问题余波未平,苹果把重点放在了优化性能和更新一方 App 上。直到这一代,苹果终于想起了急需大改的界面逻辑和 App 体制。新的应用组件和 App Clips 小程序,概念都不新鲜,但对 iOS 来说,这是极为关键的自我颠覆。


界面逻辑

自 13 年前的第一代 iPhone 到现在,iOS 主界面永远仅由「一排四个」的 App 组成,到 iOS 14,苹果终于做出了改变。

iOS 14 将 iOS 积累了多年的 Widgets 功能,和 Apple Watch 上「组件」的特性结合在一起。App 开发者可以设计多种大小、内容各不相同的 Widgets 界面供用户选择,用户可以将 Widgets 设置在主界面上。

这是 iPhone 用户梦寐以求已久的功能。在首屏上放运动、股票信息,或者一键呼出 Shortcuts、支付宝付款码,都是值得期待的应用。

除此之外,整个 App「库」的设计也得到更新,现在 iOS 会自动把不常用的 App「收起来」,归在一起并以 App 类型分文件夹放好。

记得几年前我所有的 App 加起来大概只有 4、5 屏的时候,我还会把 iPhone 连在电脑上,用 iTunes 去调整每个 App 的位置。现在我加起来有 8、9 屏的 App,新下载的 App 我往往就直接任其排在后面,要用的时候一般都需要用「搜索」去找。在 iOS 14 上,这个操作逻辑可能不会变,但界面至少能变得更有条理一点。

从 iOS 8 开始,iPhone 就一直在为「适配大屏」寻找新的出路。这些年,iPhone 界面虽然有「拉长」,但宽度上却一直是不变的,本质上是一个「从上到下滚动的卷轴」。iOS 14 视觉上的最大变化,就是苹果终于打破了「一行只能显示一种内容」的限制,把横向的维度打开了,可以显示不同的 Widgets,强调画中画视频,Siri 和通话也终于不再占据一整个屏幕。


Siri、短信、地图

iOS 14 的更新重点并不在 App 上,苹果着重加强了 Siri、短信、地图这三个最能定义 iOS 独特体验的三个应用。

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虽然舆论对 Siri 仍有着诸多「怒其不争」的期待,但也不得不承认,Siri 的使用体验每一年都在变好。这一次,苹果想要把 Siri 的语音交互和 iPhone 的触控交互融汇贯通。用 Siri,不会影响到你触控手机。

除此之外,苹果也似乎在探索「(不联网的)本地 Siri」。虽然这一次还没有公布。但一边在隐私环节大力宣传「本地处理」对隐私的保护,一边推出「本地语音输入」,是在暗示什么不言而喻。

但对 Siri 来说,这恰恰是最难处理的终极矛盾。你到底是要运行在本地,以求最快的响应速度和隐私保护?还是要整个运行在云端,以求最好的跨平台体验?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期待一个 Siri on iCloud,希望在手表上对 Siri 说句话就能控制 Mac 做特定的事。但现在看来,Siri 似乎并没有往这个方向发展的打算。

短信也迎来了自 iOS 10 以来的最大更新。

iMessage 是 iPhone 业务最重要的「锚」,至少在苹果大本营北美是这样。多少 iPhone 用户之所以无法换到 Android,就是因为他们的朋友都在用 iMessage。所以苹果这些年不断在 iMessage 上做差异化的、独特的功能,就是要不一样。这次又继续加码,在「绝大多数聊天软件的交互都没什么区别」的今天,iOS 14 的短信竟有点「一眼看上去不怎会用」的感觉。

不过对我来说,我虽然用 iMessage 和固定几个朋友保持联系,但我最希望苹果改进的还是性能问题,现在收发的速度,加载过往信息的速度都太慢了,虽然我也并没有做太大指望。以及,感觉短信的 App Store 似乎也已经被放弃了。

最后关于地图,没什么太多好说的。一切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在跟「线下」进行交互的时候,往往遇到的阻力更大。苹果地图能从 iOS 5 时代的灾难性体验发展到现在,已经值得给个好评了。


CarPlay、App Clips

肯定会有人疑惑,为什么要将 CarPlay 和 App Clips 小程序这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东西放在一起。事实上,「iPhone 车钥匙」和 App Clips 在本质上是同源的。都是 iPhone 和实体世界进行交互的应用。

我一直觉得 CarPlay 是目前主要 base 在大城市,大多不自己开车的媒体老师们最容易忽视的一个关键功能点。今年苹果继续在这件事上推进,推出了「可分享给他人」的数字车钥匙。首先会在新款宝马 5 系上提供,但技术没有障碍,应该会很快下放。

App Clips 则就是「小程序」,它的应用场景和交互方式和小程序都几乎没有区别。在苹果的演示中,用户可以在线下通过 NFC 打开小程序,解锁滑板车、点餐、付停车费……「无需下载,用完即走」。

无论是车钥匙 还是 App Clips,苹果都想让 iPhone 和实体世界做更丰富的交互,把实体世界的物体变成「链接」。到目前为止,苹果最主要使用的工具是「封闭的 NFC」。苹果玩这套「封闭的 NFC」玩了很多年,Apple Pay 在亚洲之外的地方发展得确实很好。

NFC 的最大优势在于「快」和「双向」,手机扫二维码的时候只能「接收信息」,而 NFC 还可以发出信息,可以作为一个 token 被识别。弊端则地球人都知道,成本高,不够直观。关于 NFC 和二维码的争论,在支付领域吵了多年,今天再吵也没太大意义。

但一个关键的点在于,苹果正在开发的 Apple Glass,显然就是为解决此问题而生。Apple Glass 识别二维码比 NFC 还要更快更方便,而且在视觉信号的基础上,加装无线通讯设备,似乎也可以实现双向通讯。这让今天的 App Clips 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抢跑」,提前耕耘一下,真正的「杀手应用」还得看 Apple Glass。


AirPods

几年前我评价 HomePod 的时候说它是一种「sound-hacking」设备,是一种声音的 AR,这是苹果整个声音团队的核心开发思路。这回他们再次「秀了一把肌肉」。

通过调整频响能够改变耳机的三频表现,新的 AirPods Pro 则直接支持「模拟声场」,且加入了在不同设备间的切换功能,听起来既先进又有未来感。

但现在 AirPods 最大的短板显然并不在于它本身的性能,就像 Mac 想要做薄不是工艺到不到而是英特尔芯片的功耗拖了后腿,现在 AirPods 的体验,主要是被蓝牙通信协议的限制和信道干扰大大拖累了。

苹果在此基础上已经做了很多自己的 hack,但我并不认为这个问题能通过软件更新得到根本解决。最终可能还需要苹果自己在无线通信上做硬件创新。


iPadOS 14:跟进+手写

虽然 iPadOS 已经与 iOS 「分家」,但很显然两者的开发团队仍未分家。去年 iPadOS 大改,iOS 就是一个相对的小更新;今年 iOS 大变,iPadOS 就只做了一些基本的同步和跟进,这显然跟团队任务的分配有关。

iPad 独特的更新主要有两项,一是在「文件」App、搜索这些应用功能上和 macOS 做了一些逻辑同步,二是针对「手写」功能做了一个大的优化。

现在用户可以在 iPad 上「手写输入文字」,整个 iPadOS 也会自动识别用户用笔写的「字」,可以用处理文字的方式处理这些手写内容。比如选中、复制、删除,手写的电话号码可以直接拨打,地址可以直接在地图里显示。

我有一台 iPad Pro,也有 Apple Pencil,但毕业已经四年的我,几乎从不用 Apple Pencil 写字,偶尔拿来画画,Apple Pencil 在我手里最大的用处其实是处理照片的时候进行一些「精细操作」。

我对这套「手写」功能最大的怀疑在于,「打字」其实是比「手写」效率高得多的多的输入方式,手写不仅容易「提笔忘字」,输入效率也完全无法与键盘相提并论,我很难想象在何种情况下,iPad 用户会主要依赖手写进行信息输入。

当然,既然苹果做了这根笔,在功能上日益完善也是没错的,针对教育领域,这个功能可能会有它的作用。只是可能不会特别重要了。


watchOS 7:入夜

除了每年例行的更多表盘、更多锻炼方式之外(所有人仍然在等第三方表盘),今年 watchOS 7 最大的新功能是「睡眠」。

「睡眠监测」的需求肯定不小,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第三方 App 在做这件事。苹果之前之所以不做睡眠功能,主要是因为在它最早描绘的 Apple Watch 使用场景里,晚上是用来给表充电的。现在苹果做了睡眠,那它很大概率会在下半年发布一个续航和充电有显著改善的手表。

watchOS 7 的睡眠功能不只是「睡眠监测」那么简单,它更是和 iPhone 配合的「一整套睡眠体验」。你要在手机上设置期望的睡眠时间和早上的闹钟,手表会自动提醒你上床睡觉,手机会自动调暗主屏界面、启动勿扰模式,早上的闹钟也可以选择声音闹铃或手表震动,之后手表和手机上都会显示你需要的信息,其中包括睡眠监测数据。

这样一套完整的体验,正是苹果最擅长的跨设备间的「生态体验」,这也是从 watchOS 5 到现在我最期待的一项功能。


macOS Big Sur:一次跨越

从苹果的业务核心,用户主力开始变为 iPhone,苹果必然要思考这件事:「Mac 如何借鉴 iPhone 的成功经验?Mac 如何吃到 iPhone 的用户红利?」

7 年前,OS X Mavericks 开始了这场漫长的「转变」,macOS 的设计一直在不断向 iOS 靠拢。直到今天,macOS 彻底与 iOS「合流」,ARM Mac 也正式公布。苹果所有产品,在软硬件层面完成了「书同文、车同轨」。

视觉界面

自 OS X Yosemite 开始扁平化之后,macOS 的视觉一直跟随着 iOS。Big Sur 则更进一步,将软件图标全部变成了圆角矩形,窗口也圆角化,还重新设计了一整套按钮图标,电池、Wi-Fi 这些图标都与 iOS 形成了一致风格。新的控制中心,通知和 Widgets 也与 iOS 实现了同步。

苹果想在 Mac 和 iOS 设备上实现一种「视觉连贯」,这不难理解。只不过「圆角」显然是更适合移动设备的设计语言,因为 iPhone 和 iPad 离人眼更近,加上几乎无边界的「全面屏」,圆角能够很好地划定一个按钮、一个 App 的边界。

电脑显示屏从来都是方正的,不会少了一个像素。在电脑上处理的视频、图片也从来都是方正的,窗口界面也从来都是方正的。在这样方正的、边界很明显的界面里,再放入圆角窗口,很容易造成一种割裂。目前 macOS 上的 Setapp、CleanMyMac X 都是例子。更何况,圆角的窗口,如何在并列时填满缝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方应用

ARM 化之后,苹果为 macOS Big Sur 开发一方应用的难度也降低不少。

所以这一次,地图、短信、家庭和 Safari 的更新,macOS 和 iOS 保持了全线同步。Safari 毕竟是 Mac 上最重要的第一方 App 之一,苹果继续完善了隐私防追踪功能,加入了首页自定义功能,更新了一下网页扩展,新增了翻译功能,改进了标签页的设计。

苹果在设计 macOS 一方应用的时候,永远要面对的矛盾是:到底是优先考虑「老 Mac 用户」的使用习惯?还是优先考虑「从 iPhone 过来新用户」的思维惯性?过去苹果一直试图从中寻找平衡,毕竟 Mac 业务虽然不是最大收入来源,但作为苹果最早的「出发点」不容有失。到了现在,全面移动化、服务化的苹果,才终于到了可以对 macOS 进行深度改革的时候。


ARM

整场发布会最后的重磅。

过去两三年,关于 Mac 即将用 ARM 芯片的消息就像「狼来了」一样,时不时就吹一阵。到了最后,苹果反而「举重若轻」。

关于 Mac ARM 化,最大的疑问有三个。第一,苹果自己设计生产的 ARM 芯片性能是否足够?能不能支撑专业设备如 Mac Pro 的需求?第二,从英特尔转变到 ARM,苹果要如何处理过程中的软件兼容过度问题?第三,很多基于 X86 的开发环境要如何运行在 ARM Mac 上?

苹果非常正面地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一是在不公布任何新芯片的情况下,仅用 iPad Pro 上的 A12Z 做测试,就足够运行相对复杂的 Excel、Photoshop 以及 Final Cut Pro。二是直接沿用了之前从 PowerPC 转到 Intel 的经验,Universal Binary 和罗塞塔都是直接在后面加了个 2 就拿来用,让软件开发和运行,都能够在 X86 和 ARM 芯片上同时进行。最后一个问题,不出意外地,苹果决定用虚拟机来实现。

当然,我并不是专业的开发者,目前也很难根据发布会内容就判断这个转变策略的最终效果会如何。但无论如何,我长期以来的观点是,苹果作为一个高度面向消费者的公司,被英特尔逼到「加厚加重」这种地步,无论代价如何,都不得不变了。更何况,在苹果 30 多年的历史里,目前可能是 Mac 业务相对最不重要的时期,苹果有资本向前冲一把。

至于 ARM 化带来的好处,就像我之前比喻的,「书同文、车同轨」。macOS 将直接受益于 iOS 广阔的应用生态,MacBook 可以做的更轻更薄,像 iPad Pro 那么薄。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iPhone、iPad、Mac 之间的流动性会变得更强,会出现更多跨三平台的 app,你在 iPad、甚至 iPhone 上就可以对一些专业工作进行简单的「预处理」。这个是我认为最值得期盼的。


总结

去年 WWDC 上,新的 Mac Pro 发布,我说这可能是 10 年内最重要的一场 WWDC。只是没想到,这场 WWDC 还有第二集。

这是一个新周期、新循环的开始,尽管疫情的影响和阻力巨大,但苹果的脚步未停。就在我们都觉得苹果似乎到了「功成身退」,只需要对现有的产品做「修修补补」的时候,它又还是能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突破边界,进入新的领域。

软硬件是苹果的两只脚,交替前行。WWDC 上,苹果的软件向前迈出一大步,也让人对未来的新硬件有了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