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 Ultra:山在哪里

Apple Watch Ultra:山在哪里

2014 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我收到一条 QQ 消息,两个社团后辈,邀我一起去爬山。

我知道他们说的山。两年前我刚加入社团的时候,就听前辈提过,「离学校不是很远,可以骑车过去,爬完再骑回来。」

但当时的我,对爬山这种活动,显然没什么兴趣。收到邀约的时候,我正披着被子,吹着空调,准备通宵打游戏。5 秒钟后,我迅速回绝了邀请。

这是初代 Apple Watch 问世两个月之前的事。

八年后,我心血来潮,一个人开车 600 公里,戴着 Apple Watch Ultra,去爬了这座,当年我多次有机会,但一次都没爬过的大蜀山。

与其说是山,它更多地还是一座城市公园。海拔不到 300 米,比岳麓山还矮。在长江中下游广阔的丘陵地带,几乎每个城市周边,都会有一座类似的山。

作为一款主打「极限户外」的手表,Apple Watch Ultra 存在的意义,是让你戴着它,去爬这种山吗?是去 25m 泳池刨几个来回,沿城市内河旁的步道散个步吗?

为了爬小山、下泳池就买 Ultra,似乎是一种「过度装备」。但事实却是,直到戴上 Apple Watch Ultra,我才第一次踏上了我的登山之旅。

-

关于 Apple Watch Ultra,可评的点其实不多。

它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新「功能」,更多是增强了「性能」。苹果重新设计了 Ultra 的钛合金表壳,使它变大、变厚了,增强了 GPS 精度和防水性。

Ultra 最核心的变化是电池。电池大了,所以屏幕变亮、续航变长,扬声器声音也可以更大。这些变化落脚到功能,让它有了「红光夜视表盘」、「求救警笛」,续航还足够撑过一次 2-3 天的户外之旅。

苹果给 Apple Watch Ultra 定义了三个极限场景:登峰,Ultra 能耐 -20°C 极寒,在紧急情况下求救;野径,Ultra 能持续记录 GPS 坐标,带你原路返回;潜水,Ultra 能监测深度、水温,成为一台潜水电脑。

可以明确地讲,90% 以上的 Apple Watch Ultra 用户,包括我,短期内都不会真的去登峰、潜海,去无人区探险、观鸟,也不会跑一场城市马拉松。

但这不妨碍你将它用于日常生活。就像很多人穿 Gore-Tex 材料的冲锋衣上班一样,原因仅仅在于,它能遮风挡雨。

对大部分人来说,Ultra 就是一块更好的 Apple Watch,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

「价格」是房间里的大象。

作为从上一代 Hermès 表升级过来的用户,Ultra 的价格并没有令我犹豫。但考虑到基础款 Series 8 仅售 2999,相当于 Ultra 价格的一半不到,决策起来也没那么简单了。

在戴 Ultra 的这近一个月里,我的使用方式、体验有一些变化,但不算大。

最大的变化来自于这颗橙色的「操作键」。

通过这颗按钮,我可以在运动过程中更方便地追踪单个 segment 的表现。比如游泳时,试试一个 100m 最快能游多快;爬楼梯时,看一次性从 1 楼冲上 33 楼需要多久;骑车时,设定一个 5 分钟全力冲刺,能把平均速度刷到多快……

5 年前,我开始运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 Apple Watch 通过「环」,给了我一个可量化、可实现的运动目标。现在,当我要进一步追踪自己运动表现的时候,Ultra 上这颗按钮,恰好提供了我需要的便利性。

除此之外,Ultra 的高亮度、长续航也带来了一定的体验提升。AOD 模式下,屏幕处于「未唤醒状态」时,更容易瞟一眼就看清表盘。

长续航带来体验改善则主要在于「充电窗口」。

以往的 Watch,白天戴一天,要监测睡眠,充电窗口一般是「睡前洗澡」的时间,否则就是入睡前,花 20 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充。Ultra 的窗口更灵活,因为可以续航两天。到第二天,电量低于 50% 后,随时充一点就行了。我的车上、桌前、床头,都有充电器。

-

Ultra 的表带,值得单独拿出来讲一讲。

作为一个买了几十根不同款式、颜色表带的用户,我认为正是这些表带,证明了苹果对细节的追求,魔鬼般的偏执。

从硅胶表带的抗腐蚀、防氧化性,到编织材料的耐磨性、抗缩水性,金属的抗划性,甚至是防过敏……苹果把材料和工艺都做到了极致。

Ultra 上,苹果一举推出了三款新表带,其中的高山和海洋表带,采用了全新的扣带设计。

这是一次思路的转变。在此之前,苹果显然更关注表带的「易用」。8 年时间里,除 Hermès 之外,苹果主要只推出过三种表带设计:运动、回环和单圈。其中,回环表带的搭扣,用的都是便于取戴的魔术贴和磁吸。近两年,苹果力推的「单圈表带」,更是把简洁贯彻到极致。

但 Ultra 的表带不一样,高山和海洋表带的搭扣方式都更复杂,取戴起来有点小麻烦。

宣传中,苹果将三款表带与使用场景捆绑在一起,但必须要说,表带的功能性,其实没那么重要。实际使用中,没有任何一款表带会轻易从手腕上脱落。

一切都在于为 Apple Watch 增加个性色彩。海洋表带让 Ultra 看起来会更像一块 G-Shock,高山表带的搭扣则让它更像一个「户外装备」。

我决定买 Ultra,就是被高山表带的搭扣方式打动。因为我有一只背过多年的,Timbuk2 的邮差包,用的就是相似的搭扣,后来还有一根我非常喜欢的,The North Face 的腰带,也采用了类似设计。

-

发布会当晚,我对 Ultra 的态度从嗤之以鼻,到决定激情下单,只隔了 6 分钟。

所以,当我戴着这块表,踩在上山的阶梯上时,我开始自问:跑这么远来爬这个小山包,就是为了 justify 自己的消费欲望,顺便尝试回返到 8 年前的那个夏夜吗?

我不知道,答案或许飘荡在山顶的风中。但我心中暗自有点喜欢这种感觉,这种被飘渺的冲动所主导的感觉。

我一直讲,Apple Watch 与运动、健康之间,从来不存在什么充分或必要的条件关系。它只是一个线头,能否牵起它,用它织出生活的肌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织法。

同样的,Ultra 与山、海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一切从概念出发,只不过在我心中,形成了一种微弱的连接,引发了冲动。

但就是这种粗糙的、模糊的、心血来潮,甚至有点不知所谓的连接,可以吗?

当然可以。在这个不用微信就无法正常生活,万事都有小红书笔记来带你攻略的时代,难道我们的技术和生活,还啮合得不够紧密吗?那些对接得严丝合缝的功能与需求,还有被评价和活用的空间吗?

我早该意识到,生活中真正塑造人的,从来不是那些,输入一万次都得出同一个结果的事情,而是那些更随机,更切身,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瞬间。

多年以后,我会记得这场旅途,记得我的 Apple Watch Ultra,记得我戴它爬过的山,尽管可能很少有人理解。

我想起那句登山界的名言:「因为山在那里。」对我来说,Apple Watch Ultra 的到来像一次发问,它问我:你的山在哪里?

然后我回答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