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润

也谈润

「润」(run),一下火了。

我观察这类,带有强烈价值判断的词,到底有多火,有一个判断标准:当我身边那些「相对成长于温室,从小到大近乎无忧无虑」的女生,也开始讲这个词,就说明它真的火出圈了。

在「润」之前,上一个达成这一成就的词,是「卷」。

-

Lawrence Li 对「润」提出了一种批评意见,认为它不够「严肃」。

移民就移民,不要润(run)来润去的。

这个问题看似很小,但牵涉到的问题的切面却很多。随便列举几个:作为语言工具的使用主体,普通人有活用、创造语言的权利;在一个执行严格审查的社会里,语言必须不断变态,才能寻找生存空间……

我同意「中文语言工具箱里,缺少属于普通人的严肃语言」,也同意「『梗』是普通人对语言的积极改造」。

这不是「润」这一个词的问题,也不是我今天想谈的东西。

我想说:「润」,从来不只有「移民」这一层意思。

-

我很早就信奉「润」的精神。

比如整个学生时代,英语都是我相对最有优势的科目之一。中学时代,我一度把留学、移民当作一条完美的,终极人生解决之道。

但很显然,今天谈「润」的语境,早已和以往逃荒的时代,有了巨大差别。所以才会有人说,「润」适合有钱人和一穷二白的人,对中产阶级来说,想要放弃一切重新开始,是最难的。

确实,对大部分人来说,我们追求的那个 “I made it” 的人生节点,并不会因你一脚踏上某个发达国家的土地就实现。

我最终没能按中学时的计划成功「润」掉。讽刺的是,当年很多不遗余力反对我「润」理论的同学,都身体力行地「润」了。

只不过,「润」也从未成为他们生活的终点,最近,不止一个在硅谷大厂工作的朋友在做辞职环游世界的计划。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润」的精神内核,从来不是「移民」那么单纯。大家都说「太平洋没加盖」,但绝不存在一种平行宇宙:所有对生活不满意的人,都通过移民,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

「润」真正的精神内核,正如其字面意思所说,是逃,是放弃,是离开。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逃离」这个动作本身,而在于接下来,你要做什么。

2017 年,我受不了大城市高压的生活,决定「润」回老家。再后来,我开始了解到「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便一点点把远程工作变成了生活的常态。

在新冠时代降临之前,我已经穿行于世界,在任何能落脚的地方工作:其中既包括涉谷的咖啡馆,也包括西海岸的某条公路。

我找到了一条路径,只要我把工作做得好一点,我就可以获得一种完整的「游民生活」,可以在清迈、里斯本、火努努鲁、东京、纽约工作……不移民,也润向全世界。

时至今日,如果不是因为新冠病毒,单纯从经济层面说,我已经有了足够的资本,支持我以游民的方式生活。

身处这样一个新冠时代,的确令人焦虑又失落,但我仍觉得前方有一条路径,能让我最终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仍然在「润」的路上。

-

《火影忍者》里,自来也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忍者,是指可以忍耐一切的人。

放在今天的社会里,真正的「润」者,就是不忍耐一切的人。

我不会甘心于 996,不会甘心于租住 10 平的单间,不会甘心于让自己的小孩成长于这样的社会,不会甘心于让我的想法就烂在肚子里……

所以我想办法逃离,想办法改变,尽全力挣扎。

这,就是我的「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