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行线

越行线

2023 年的前夜,我少有地,没有参加任何跨年活动。

往前数半个月,我和大部分人一样,经历了感染和康复。我想以最快的速度冲出这场噩梦,去上海与__共度过了圣诞节。

所以,当我坐在被炉里,将 2022 折叠封箱的时候,内心已有十足的觉悟:汽笛重新拉响,这列晚点了三年的列车,终于到了重新出发的时候。

几天后,春节临近,和朋友一起吃了一次铁锅炖。锅掀开的一刻,蒸汽翻腾,时代的列车,驶出了月台。

这一年的漫漫旅途,从春天的西南之行开始。

登上飞往昆明的航班之前,我在听 WILLOW 的 Meet Me At Our Spot。这首歌所包含的年轻的气息,几乎一厢情愿式的对未来的笃信,陪我穿过了年初的「交替时刻」。

其实,在梦魇般的三年里,有很多曾被我以为是见证其结束的歌。比如郊眠寺里那一句「新语言、旧语言,该怎样回答不眠的时间」,Harry Style 的 As It Was,以及黃偉文的東京人壽。

但要与一段日子,特别是长达三年,可称之为「时代」的一段日子告别,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初春的两个月里,我在昆明吃了很好的米线、牛肉,喝了很好的啤酒、咖啡,去西双版纳的雨林里感受到了快适的春意。之后又立刻去北京和重庆,与老朋友重逢。

我甚至厚着脸皮,通过编辑老师的关系,与姬十三老师见了一面,让他为我签了一本杂志。这是回应 9 年前,__送给我的那份礼物。这段故事,曾是我最重要的宝物。

但最后,我并没有彻底摆脱湿冷的心情,回到家,心里依然是,空空荡荡的。

彼时我意识到,自己在尝试一次「越行」。昆明和版纳是我初中曾去过的旅行地,北京和重庆则注释了 2017 年起,人生新的开端。就连见的朋友,也都是那时认识的新朋友,当然,现已变作老友。

我想做的,是把 2020 年以前的日子,都拖挂在人生的车头上,从后方追越这停滞的三年。

3 月末,我意识到要为生活减轻负重。少做了很多非必要的工作,调整了生活的节律。我花了更多时间听古典、黑胶,以及看书。在尽量保证饮食、睡眠规律的基础上更恣意地生活。

效果斐然。随着初夏的暖意蔓延,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得轻松,看了很多电影,无论是《稍微想起一点》、《犬王》,还是《龙与地下城》,都带来了深刻的感受。

4 月的一个晚上,在微热的空气和酒精的催化下,我终于下定决心,要摘掉列车末尾最沉重的那节车厢,删掉了__的所有联系方式。

现在,一切已成过往。

自从不再有正式的暑假之后,每一年,我都会尝试捕捉具体的一天,作为夏天到来的分界线,有时也会在一些备选项之间纠结。

但今年,「入夏」的瞬间出现得异常清晰且凸显。

六月初,和同学一起看了曹润三的脱口秀。秀很精彩,看完再吃饭,吃完已经很晚了。但因为第二天还有其他事情,我决定连夜回家。

11 点的 ifs,商场已经打烊。只剩下大量的游客,在电梯前排队,去楼上的天台。我从人群中一边往里挤,一边试图说明自己并不是插队,而是下地库。

等挤进电梯的时候,我的脖颈子上已经起了一层密密的汗珠。再等找到车,并开上大路,我从空调的嘶嘶凉风里,确切地闻到了夏天的味道。

类似的好瞬间,密集地出现在之后的日子里:

睡到六点自然醒,故坐在客厅的地板上拼起了乐高;
玩《王国之泪》,读到塞尔达的日记,眼泪忍不住汩汩流下;
高考结束的晚上,被堵在去买奶茶的路上,和朋友一起放了五月天的歌并随之哼唱;
淋了暴雨,一身湿透地去看电影,看到一半雷暴把电影院打跳闸了,打着手电筒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开着窗户,伴随窗外的雨声和潮热昏睡一下午,醒来后踩着湿湿的地板去喝冰茶、吃麻辣烫;

这大概是 2017 年之后,我过得最有「暑假」感觉的一个夏天。曾变得迟钝的感官复活了,所有的神经末梢都被点亮,感受丰沛起来。

旋律、节奏、画面、故事、味道、温度、触感、速度……它们随一阵阵暴雨涌入生活,最简单的日常也变得有意思起来。

六月的最后一天,又和同学一起去看了夏日入侵计划的 Live。虽然初衷只是凑热闹,但我确实对这类朋克乐队毫无抵抗力,迅速融入了现场的气氛。

蹦完整场出来,去冬瓜山吃夜宵的路上,激热的皮肤稍微冷却,听着他们的歌,我产生了一种电流在神经元之间迅速蹿动的畅快感。

从这里,夏天徐徐展开。

夏天之前,我看了《重启人生》。

怀旧早已是时代精神,但自 2019 年,即「过去十年里最差,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之后,它一跃成为了最主流的显学。

所以,看《重启人生》的过程中,我反而在隐隐抵抗,不希望自己被单纯的怀恋的心情支配。也意识到,时间或许是单一维度的河流,但在时间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你去与之交汇。

七月,当我终于开始和朋友计划这一次重返日本之旅时,被问到:「松山有何特别之处?」

正是这句叩问,使我不得不解开其中复杂的因果缘由。

这里的一部分原因在于 hiro 桑。2017 年,我和他在互联网的激流中偶然相遇。生长于爱媛,且在松山读大学的他,让当时刚刚回到老家的我,看到了平行世界里的另一个自己。

除此之外,我也一直想要圣地巡礼一下《东爱》,我的日剧启蒙作。这段故事可以上溯到初中时代,可以说,我对日本最初的印象,那个隐隐约约的轮廓,就是由东京和爱媛勾勒出来的。

但实际上,等我真正骑车穿行在岛波海道,看着碧蓝的海面、天空,和错落于其中的小岛时,我觉得事情的因缘其实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来到了当下,存在于此时此地。

骑上龜老山的途中,我的心跳一度飙升到 183 bpm。自日常有氧训练成习惯之后,我已经很久没有把心跳推向极限了。以年龄换算,它的上限应该也只有 188 bpm 而已。

最后,当我站在山顶,得以眺望來島海峽,我感觉自己每个毛孔都张大着在呼吸,肾上腺素涌动在身体的每一处角落,前所未有的「活过」的喜悦,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有点无厘头对吧?但我的人生,很多时候就是被这样一种莫名其妙的执拗,驱使着往前走的。

当我最终将那些经历和体验,串联成一段独特的故事的时候,就是我感觉到活得很有意义的时刻。

第二天,我们去了临海的秘站下灘,又踩着夕阳,从梅津寺站走向三津浜边的空地。一小时后,巨大的花火在头顶绽放。光亮、热力和震波,依次传递到脸上。

近几年,随年龄增长,我时常会感到记忆的能力在衰退。那些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被写入深度记忆收藏库的好瞬间,变得越来越稀缺。

而今,我不再被钝感支配。

花火大会散场后,我们在弥漫的烟气中,随着人流往车站走。一切如花火般转瞬即逝,但我知道,自己已经拾得了漫长河流里,最特别的一颗石头。

濑户内海之旅结束后,时间愈发捉紧。

八月的后半,连着两个周末去深圳,先是出差,之后又去看蔡依林的演唱会。因为提前复习了歌词,所以能够全程跟唱,直到声嘶力竭。第二天去香港看了胶片版的奥本海默,虽然我已不再喜欢诺兰,但不得不承认,作为电影,它是 2023 年最重要的注脚之一。

九月,连续在长沙过周末。和朋友吃来吃去,最终共同认定鲁哥为长沙湘菜的品质冠军,同时偶然被推荐了一家酸啤,也一举成为今年喝过最好的精酿。加上看激光版的奥本海默,买新 iPhone 和 Apple Watch……通过一个个周末,抓住了夏天的尾巴。

最后,在普吉岛的海边,我遵守了对自己的「每年夏天都要去一次海边」的承诺,为这个最好的夏天,画上了圆满句号。

在普吉岛的最后一夜,玩腻了 jenga 之后,我打开电视,发现竟然有 Channel V 可以看,里面播放着梁欢的 MV,小机器人。

一瞬间陷入了恍惚错乱,拿起手机一查,这首歌和 MV,其实是 2014 年发行的。再深究一下,发现 Channel V 其实早在 2010 年就已走向衰败,新节目制作逐渐停摆,到 2018 年,走向停播。

而现在,酒店电视里播放的这一路信号,只不过是它存在过的一点痕迹,飘荡在时间之外的幽灵而已。

了解这一事实后,我短暂感到一种伤怀,但很快,这种心情就消散干净了。

的确,初中时代,正是 Channel V 对我进行了流行音乐的第二次认知启蒙。我的人生列车,因此驶上了热爱音乐的轨道。但最后,你依然要越过那些老旧停滞的避让车,开向你自己的未来。

一切继续加速向前。秋天,朋友带我在广州爬了山。再次吃玉堂春暖,味道也依然精准美妙。又两周,在北京度过了充满魔法的生日。期间几次路过望京 SOHO,它也如遗迹一般,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日薄西山。

十一月末,朋友来长沙玩,一起逛博物馆、喝酒、唱歌,一起过了入冬前最快乐的一个周末。

自成年起,我一直是一个只和老朋友一起玩的人,和新朋友常常需要先经过以年计的时间,充分预热,才能稍微熟络发展一下。但今年,最令我感到惊喜的事情之一,就是建立、发展了很多新的友谊。这份喜悦不只关乎友谊本身,更在于我追越了过去的自己。

已经很难为每一次共度赋予独特的意义,能明确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浓度,因此变得愈发厚重。

对一个词,live to the fullest,有了更明确的体感。

十二月,又回到东京。

算上夏天,今年我有两次,特意去到山手线内环站台,想在站台上听一下发车音乐,花のはころび。但两次听到的都是外环的发车音,小川のせせらぎ。

之后探求真相,发现情况是,JR 涩谷站在今年初,对站台进行了改建。之前 1、2 番線站台分设在铁道两侧,改建后共用同一个(更大的)站岛。所以即便随内环指引,来到月台,也有一半概率听到的是另一侧,外环线的发车音。

是一个很小的变化,但整个心路历程,却又无比准确地概括了时隔三年再回到东京之后的心情:睁眼看到的,都是变化。

同在山手线,更大的一个变化是,经典的 E231-500 电车,已经于 2020 年彻底退役。虽然不能 100% 确定,但我总觉得 2019 年末的时候,我还见过带有横贯整个车身绿色条形涂装的 E231-500,从山手线上驶过。

E231 系代表了「方形原色不锈钢车身,加上彩色腰线」这一整代电车设计,说它是平成年代通勤电车最经典的设计也不过分。我们这代人,了解日本的铁道电车文化,可能就是从这根腰线开始的。例子包括《秒速 5 厘米》最后那列跑在小田原线上的小田急 3000 系电车。

而把视野放大,变化更不止于此。

从 JR 秋叶原站的电器街口改札出来,曾经一眼就能看到的 AKB Cafe、GUNDAM Cafe,都在过去三年里闭店。

走到电器街上,世嘉电玩红色的大楼还以 GiGO 的名义存在着,但二号馆外墙的「扶梯形招牌」已不属于它。馆内虽然还有 Project DIVA 可以打,UFO 可以夹,但不妨碍 SEGA 的 Logo 已经永远退出了秋叶原的舞台。

可以说,整个秋叶原都变得更……不二次元了。从 Mandarake 出来,Sofmap 1 号馆那个「处男角」,招牌改换成了一片鲜红的 Yahoo Mobile。曾经马路对面的虎之穴和 Trader 3 号馆,也都已关店。

事情并不新鲜,说到底也就是「就似這一區曾經稱得上美滿甲天下,但霎眼全街的單位快要住滿烏鴉」而已。

但尝试理解一件事,和切身感受,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感觉。

就像 2018 年夏天的时候,有朋友强调这是「平成年代最后的夏天了」,我其实没什么感觉,全然不知自己即将走入这条时代的大裂谷。直到尔后,曾经抽象的时间重新变得具体,才意识到一切已成追忆。

去年此时,我刚从 covid 感染后的第一波症状中恢复,鼓励朋友说,a new day is on the horizon。

现在,一年过去了,也不由地要想,我们走入的,又是怎样的未来呢?

至少可以承认的是,2023 是浓烈的一年。

表面的缘由在于密集的活动日程:想加速追越停滞的三年,我几乎是以周为单位在安排各种活动、旅行。

更关键的是,今年我重新修复了自己的感受系统。这导致,今年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味道,反而都是相对淡淡的味道。

比如春天把一篮草莓放在车上,看完电影半夜下楼,拉开车门,整个车里都是草莓的馥郁清香;
在宇治,和朋友偶然闯入一家家庭餐馆,最后端上的一道红茶的香气,点亮了疲惫的眼神;
跑到南门口附近的小巷里吃夜宵,很晚了还有很新鲜的凉菜,蒜苗里缠绕着淡淡的盐味和麻油香;
年末青森的温泉旅行,汤池里漂浮着苹果,弥漫出淡淡的苹果香……

写到结尾,必须要说,今年后半段其实跟很多朋友聊过现代性失灵的话题。从某些大一点的角度,我们都认为世界和时代正变得愈发黯淡、绝望。

在一个没有希望的社会里爬行,靠消费主义抚慰伤口,正在成为我们这代人的宿命。

但我说服自己的 resolution 也很简单:到最后,我们能拥有的记忆,其实就是凝固的感受而已。

如果细心栽种养护,有朝一日,归离原是不是又能重新开满琉璃百合呢?

年初的时候,我曾默默以这句话,作为对 2023 年的期许。现在,我明确地感受到,那些由美妙瞬间凝成的鲜花,已漫山遍野。

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