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R: LIFE CHANGED

P5R: LIFE CHANGED

我终于还是下定决心,重访异世界。

这件事至少可以追溯到 2019 年初,稍微玩过 P5D 之后,我就有了再玩一遍 P5 的念头。那年冬天,我们在涩谷迎接新的十年,当时以全新面貌重开业的 PARCO 和楼上的 Nintendo Store,成为了涩谷绝对的新焦点。所以当站在八公广场,等待午夜钟声时,我全然没有意识到,那会是我最后一次身处 P5「那个版本」的涩谷。

之后,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想要重温一次 P5。2020 年夏天,我甚至已经把 P5R 加到了 PS Store 的购物车里。但在读过池老师玩 P5 写的夜话之后,我开始接受现实:是时候放手了。

池老师在文章副标题里引用了黄伟文的歌词,「谁说一定,有伴侣与东京」。是的,在无法回到东京的日子里,即便重玩,能感受到的大概也只是心碎而已。

一切都变得不再一样。

从 2020 年开始,整个涩谷站经历了一轮大规模工事。广场上的绿色电车「青ガエル」移设他处,游戏里上下学必经的东急百货更是闭店拆除。拆除后,已无法再从车站这一侧,前往 JR 联络通道里的「秘密基地」。

所以去年,当我回到东京,感受到时移事异,我一度认为自己再也不会重玩 P5R 了。

-

我的人生里,几乎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个非常重要,重要到足以定义那一段人生的 RPG。从最初的《仙剑奇侠传》系列,到后来的《冒险岛》以及《暗黑》。

这些游戏对我的意义,常常并不在于初见的体验,更多是在重玩中获得的。

特别是《仙剑三》,第一次玩时,我才上小学四年级,完全可以说是「不会玩游戏」。我不懂阵法,甚至不知道要修炼法术。就是一边补血,一边扛着魔剑硬砍,砍不过去就练级,靠数值碾压。当时我玩到草海,迷宫转不出去卡关了,只推到了整个主线的约 60% 进度。

直到大一的国庆假期,我重玩《仙剑三》。一边对着攻略,在室友的指导下,才玩明白了这个游戏的大部分系统,从支线任务、好感度,到古董、锻造、合体技……最后打重楼的时候,我已经把角色培养到堪比金仙,顺利打出了完美结局。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时隔数年之后,你对游戏的理解更充分了,玩得更好了,这大概就是很多 JRPG 都有「多周目系统」的原因。对 RPG 来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难度门槛,只要舍得看攻略就行。不像音游、FPS 或 MOBA,你的游戏表现跟生理机能高度相关,往往随年龄增长而迅速衰退。

对我来说,这就是整个青春期最让我确切感受到「成长」的事情。写这一段的时候,我一度想将这些游戏替换为 FF、DQ 或其他更经典的王道作品,来让这件事听起来更严肃一点。但不行,这是那种「无法欺骗自己的事情」之一。

实际上,对一切围绕叙事展开的作品,我都有过类似的体验。2013 年我第一次看《Before Midnight》的时候,完全迷离在那些冗长杂乱的对话里。但到 2022 年,在经历了电影里同样的九年之后,我重看那三部曲,才更加理解了林克莱特所传达的,关于时间的妙意。

所以,当我最终确信,在 20 多岁的日子里,P5 就是定义和代表我这段人生的 RPG 之后,我决定在这个夏天,重回一次异世界。

-

游玩过程可以用「游刃有余」来形容。因为皇家版赠送了全部的 DLC,包括一些非常强力(可能有点过度强力)的道具和人格面具。

我从进入第一个鸭志田宫殿时就拥有了 SP 回复饰品,一口气推完了整个潜入路线。不再像之前,须先和妙妙建立起深刻的关系,买到气功贴饰品,才能不受 SP 限制地探索异世界。DLC 面具「伊邪那岐大神」就更不必说了,开局 89 级,拥有可以打出三倍万能群伤的技能「数万真言」,战斗后自动回满状态,成了我面对任何强力敌人时的安全网。

但我觉得也没什么问题,我本来就是来玩二周目的嘛,只花一个放学后的下午就攻略完整个殿堂,基本操作而已。

不只是殿堂,我还学会了利用所有缝隙里的时间。比如提前租 DVD、借书,在从异世界回来不能出门的夜晚,早上电车有座位的时候,也能掐着点培养人格能力。

节约下来的时间和资源,则被我用于 PERSONA 合成收集和提升 COOP 等级。

7 年前,我一周目通关时,选的是 EASY 难度,基本没看攻略,随自己的「心流」完成了全部流程。我只与自己喜欢的角色度过了时间,也没有装备对应的面具以追求好感度最大化。特别是后期,我大多时间都在和小真约会,忽略了将棋手一二三、占卜师千早、奥村春前辈、双叶……等等较晚登场角色的存在。

所以这一次,我大体以追求全人物满 COOP 为目标,进行了攻略。因为 P5R 在与角色共处后,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新增了一段好感度对话,减轻了好感度培养的时间压力,一周目满 COOP 也并不困难。

此前有朋友觉得,P5 的支线做得有点「刻板」。我倒是觉得支线人物众多,让故事相对紧凑地贴合核心主旨,这一点很有必要。实际上,即便是听起来并不新鲜的故事,P5 超高的文本质量也提升了整个支线的体验。

特别是龙司的支线,我之前推到一半就搁置了,并不知道田径部最后的结局。二周目时为了尽早解锁战车 ARCANA 的能力,早早地和龙司度过了很多时间,其中既 KUSO 又能打动人的句子,不断涌现。

有一些世界只有问题人物才看得到,也有一些同伴只有成为问题人物才碰得到。

不过啊,只要能保持自我,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在自己周围找到容身之处。

不只龙司,7 年之后,我还重新发现了很多其他角色的魅力,比如祐介和双叶。

他们算是当初主角团里我相对不太喜欢的角色,几乎没有与他们一起度过时间。但在重玩中发现,无论是祐介对艺术和美的纯洁追求,还是双叶摆脱创伤的疗愈成长,都是非常生动饱满的人物塑造。

这几乎就是人生。因为现实中很多人也是这样的,他们最初出现在你的生活中时,可能并没有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随时间推移,突然有一天,因偶然契机,你们发现了共同的审美和追求,基于共度的时间,发展出超越「泛泛之交」的友谊,甚至亲密关系。

在推完所有人物的 COOP 支线之后,我愈发意识到,你能否从这些看起来有点 cliche 的小故事里感受到共情,很大程度取决于现实。从龙司到双叶,我显然是将他们的故事折射到了现实中的朋友身上,才更加发现了他们的可爱之处。

其实回到最初,对小真也是一样的,我从她身上看到了自己最珍视的关键品质:聪慧、冷静、坚韧,拥有强大的内心,以及对抗世界的觉悟。

实际上,从启动游戏,伊格尔让你承认这一切都是「虚构」的,就注定了这是一场「墨迹测试」,你选择对角色和故事倾注情感的时候,也是在进行自我内心的投射。

答案既在这里,更在镜子的另一面里。

-

是的,P5R 之所以成为了我这段人生里最重要的 RPG,变得「特别」,其缘由更多在游戏之外。

7 年前的那个夏天,我还只去过一次东京,并没有探索过东京西侧整个「山の手」的部分。也是在这 7 年时间里,东京成为了我到访次数最多、最熟悉的城市之一。

重玩过程中,与现实对应的各种细节和 callback,不断涌现。

开学第一天,我没有在涩谷站迷路,我对田园都市线、银座线,以及整个涩谷站的结构都很熟悉了。一个可以发现的槽点是:Joker 从三轩茶屋到青山一丁目上学,其实完全不需要在涩谷换乘,而是可以乘田园都市线直通半藏门线到达。是为引出涩谷这一故事舞台,才强行换乘了一下。

除上学必经的月票线路之外,地图上每一条电车线路我都已如数家珍,从山手线、中央总武线,到井之头线、大江户线、南北线……结合颜色即可轻松分辨。

在秀尽学园的日常生活中,每解锁一个新场景,我都能将它对应到真实的经历:在神保町吃过的炸猪排、新宿喝过的酒、永田町肃穆气氛下的乌鸦叫,数次登上过的六本木之丘和天空树,去水道桥看 THE ERAS TOUR 的夜晚,以及东京迪士尼……

毫无疑问,在 20 多岁的日子里,东京就是我最喜欢、最重要的城市。而对这段旅途,这一人生篇章来说,P5 既是它的开端,也是最后的回响。

其实我很清楚,这些年里自己为什么一直对「重玩 P5」这件事若即若离。我怕即便只是轻轻触碰,也会破坏当初的宝贵心情。

就像我玩 JRPG 的时候,往往不喜欢看攻略,而是更愿意基于自身的第一反应推进,得到一个「自然」的结局。

如果是类似塞尔达这样的冒险游戏,我或许会对照攻略完成最后的「全收集」,对一些小品级游戏我也会直接调出修改器,跳过「肝」的过程。但这是 JRPG 啊,即便只是游戏,当你反复读档「攻略」了全部十个女生,你的心情也会被稀释成十分之一,对吧?

当这次重访之旅来到末尾,我发现自己并没有被过多的失落所支配。我原本以为,回溯过去,会让自己疏离于当下的现实与时间。但实际上,恰恰相反的是,重玩 P5R 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感。

因为 P5 对我执行的「改心」,其实并不只是一时的改变。

游戏里,怪盗团通过偷走「宝物」让殿堂主人「改心」。发出预告信后,再进入殿堂时,就会响起名为「Life will change」的 BGM,有玩家称之为「偷心的小曲」。

而游戏没有描绘的部分则是:「改心」之后,要如何重建现实里的生活?

7 年前的夏天,我开始玩 P5 的时候,正处于 20 多岁这段人生中的最谷底。尽管有一些种子已经种下,但还远没有到生根发芽的时候。

即便让今天的我回到过去,告诉当时正处于低落中的自己:一切都会 figured out,life will change,你将走上一条符合你美学和价值判断的道路,找到「容身之处」,并最终成为自己。我可能也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让自己建立起对未来的确信。

而只有当你真正度过了这段被改变后的人生,你才更加意识到当初的「改心」对你是多么重要。不只是去过多少次东京,进行一些「圣地巡礼」这么简单,而是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吸收了那段东京转校生活里的一切,从非常具体的冲咖啡、锻炼身体,到内心层面的,对自身原则的坚信,反抗的精神。

一切都是因为 7 年前,我被「改心」了。尔后,LIFE CHANGED。

-

这几年里,我一直玩着几个手游。它们以工业化的方式,产出优质的游戏内容,并通过「日常」、「月卡」,植入玩家的意识,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想这大概也是一种「心灵控制」?不经意间我已经重复做这件事超过 1000 天了。

我倒不是要声讨手游,玩家和厂商早就在肝、氪的尺度上进行博弈,包括 P5 这个 IP 本身也推出了自己的手游。如果它们真的对生活造成了过度的负面影响,我也能下定决心切割。

但很显然,最好的「改心」,不是强迫谁每天在手机上花费 15 分钟做日常。而是在玩过 P5 之后,真正地去学习冲咖啡、侍弄花草、锻炼体魄,去读书、看电影、打街机、吃汉堡、泡温泉……花数年时间探索现实里的东京,以及最重要的,基于共同的原则和美学追求,与他人建立起超越「泛泛之交」的关系。

我不会在今天武断地说自己未来一定会再次重玩 P5,或这辈子再也不玩它,它对我来说早已足够重要。阿宅的人生就是如此:我们被作品,比如一个游戏改变,而不是被一支涨了 10 倍的股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