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玩家》:一曲属于死宅的精神风物诗

在看完《头号玩家》之后,我反而一点都没有被其所展现的技术所触动。从技术设定的层面,它既软核又陈词滥调。我一点都不期待什么脑机接口、终极 VR。
我想起的,是我在 Los Santos 的街道上随着 70 年代的摇滚乐摇摆,是我在马里奥里世界的最后一关点亮「Thank you」字样的霓虹灯,是随着甘道夫的一声「You Shall Not Pass」热血沸腾。我想起的,是我贡献了自己的存档,换来这世界上另一个玩家得以逆转游戏的结局,当辅助机最后对我说「真的,真的感谢」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机器人存在过的意义」。
苹果想用技术颠覆课堂,但这正是其在过去五年输给谷歌的原因。

谷歌耕耘教育市场的目的,是希望自己的软件、服务,能成为所有人的默认选择。因为每个互联网使用者都离不开搜索,绝大多数人的工作都需要编辑文档、表格,这是它需要用廉价的设备去占领教室,并培养大多数学生使用 G Suite 习惯的根本理由。
而苹果在市场份额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仍然选择坚持走自己的「异质化」路线,基本也就意味着丢掉的市场,很难再抢回来。致力于颠覆,这是它输给谷歌的原因,但同时也是它未来的新方向。
⭐️ 个人计算的未来十年:泛用与隐形

其实我很久之前就想写这么一篇文章,来聊聊我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看法。但「预测」这种事,总是被「准」或「不准」,「正确」或「错误」严格地衡量着。这让人在对待这件事的时候就不得不保守一点、审慎一点。
我完全相信,以自己对科技领域的了解,所做出的预测,在十年这样一个时间尺度上,有极大的可能无法在未来成为现实。
但我还是想写这一篇,更多的不是预测,而是展望。站在今天的角度上遥望未来,等到 10 年之后再回头看看今天所想,若是能有一些反思,得到一些收获,产生一点意义,就可以说是其价值所在了。
关于 HomePod 实际体验的几点补充

之前写了关于 HomePod 的文章,本来准备让朋友从美国回来的时候再帮我带。看到各种朋友都已经拿到,实在忍不住,淘宝下单了。
大体上就是之前文章里说的那些观点,仍然没有变。但还是有一些关于实际使用中的一些产品和声音的细节想要补充,所以写在这里,权当一次完善。
《三块广告牌》:一场重塑信仰之旅

我之所以觉得《3 Billboards》在今年的奥斯卡上很有可能夺得最佳影片,就是因为它解构了今天美国现实中,自由与保守派的分裂。在这样一场所有人撞得头破血流的闹剧中,其最终选择落脚于人性,并暗示这是当代美国人所应秉持的,新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