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思嘉,「干货」,以及 KPI 化的知乎。

这样的产业,其实就像树状的人体蜈蚣一样,一个很简单的东西,被翻来覆去地引用,演绎,前一媒体吃进去拉出来,后一个媒体又吃进去,长此以往。
而知乎上很多大V,写的东西的性质,跟这些公众号文章也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他们的眼界往往要高一点,原料是来自于国外的网站,已出版的小众书籍。
而这些东西存在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你们太喜欢读「干货」了。太喜欢读普遍适用的道理,太喜欢读零门槛的知识了。
「我玩了一下 Vive,然后发现 PS4 都比它更 VR 。」

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写关于主流语境下「狭义上的 VR」的文章了。
两个月前,我写了这篇文章:VR 炒得越火,我越不觉得现在的这种 VR 会是游戏界的 The Next Big Thing 。 - 大破进击 - 知乎专栏,那个时候我还没有体验过 Vive / Oculus Rift。两周之前,我体验了一下 Vive,跟我之前所想的,基本没什么出入,甚至我所想的那些问题,真正体验起来,比我想象的更严重。
所以这里,我提三个问题,借由这三个问题,来解释:
为什么我认为本世代的狭义上的 VR ,基本不可能成为一个革命性的东西。
⭐️ 有所留

我们都还会本能地排斥「圣地巡礼」这种带着浓厚萌二气息的词语,但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虚拟世界的创造者,给你留这么一个「入口」意义,就是为了让你有一天,站在那个现实和虚拟的交汇处,也许能再拾起以前留下的一点点东西。
我怎么就没想过要买个 GoPro 呢?
从日本随便哪个地方出发,一路前往合肥。一路上经历日本便利店员、星巴克服务员、电车站工作人员、羽田机场空姐、地勤,然后画风突变,迎面而来的是国航空姐,紧接着是T3地勤,马上又是北京 Uber 司机,北京酒店前台,北京星巴克服务员,然后是T2地勤,T2候机厅那一堆破铜烂铁,东航空姐,合肥地勤,合肥滴滴司机,全程忠实呈现,最后合肥工业大学保安的叫骂声,将全片推向一个高潮,全剧终。
一万次感谢和一次感谢

差不多是快两年前的事了吧,当我得到三五千赞同的时候,差不多正是是知乎各路大V破10万赞的时候。
王诺诺写了篇专栏,《十万个赞》,谈到了知乎上的我们,可能共同拥有的一颗特殊而机敏的心,共享了这10万个闲暇时刻,共同组成了这十万双耳朵和十万个故事。
我当时给自己立下的目标并不是十万个赞,因为相对于赞同,我会更在意感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