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Siri, is this the right way to use iPhone?
关于「使用 Apple 产品的正确姿势」,我们要不要成为这样的「模范消费者」,以及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距离以一颗观月的心
2015年到来之前的1分钟,我在橘子洲大桥,等一场不会来的花火。
从10倒数到1,然后在心里默默唱起了《Auld Lang Syne》。眼镜闭上一秒钟,再睁开,天上还是静谧安详。马路对面有一群人,前呼后拥着在自拍。
凌晨两点,从人多得根本打不到车的湘江边走回酒店,因为晚饭没吃主食,肚子饿得发痛,找了个通宵营业的馆子,点了一盘炒粉,看着蒙着一层水汽的窗户玻璃发呆。
拿起手机,回了一条微信,然后把联系人删掉。
在离开长沙回合肥的火车上,已经不记得是第几年,在新年的第一天,iPod里播放着这张《Young London》,我睡着了。在把跨年当做一个「节点」,并且很容易在记忆里留下一块里程碑的第七年,开始了这最坏的一年。
「都市传说」在知乎
知乎现在主流吗?或者说,知乎在它的目标受众里主流吗?
我觉得说不主流,还是不太能站住脚的。毕竟现在即使你去到全国的高校,随机采访路人,完全不知道「知乎」这个存在的人已经不多了。
但知乎仍然不那么主流,因为每每有现实中已经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人,来到知乎,都会掀起一股「猎奇」的风浪。无论是很早之前的宋冬野,还是最近的雷军、佟大为。
而昨天知乎来了一个更具有「传说性」色彩的人,大概晚上六七点的时候,我的 TL 上第一次推送了 @葛军的回答:高考试卷难度大更公平还是难度小更公平?
2015 年度 TOPs
我心中对于XX爱好者(音乐、电影、游戏…)有一个定义。即你必须在该领域,有意于让自己更加涉猎广泛。
通俗一点说,就是如果一个音乐爱好者,被他认为音乐品位足够好的人推荐了一张索马里某乐队的黑炮,他也一定会去听。而一个人,如果武断的拒绝掉所有Punk,那在我心中,他就不能叫音乐爱好者,而只能说是除了Punk之外的其他流派音乐爱好者。
而X迷(乐迷、影迷、游戏迷…)的定义,则是,从来不看各种所谓「榜单」、从来不以任何评论者的评论作为自己是否接受某个作品的参考,他有自己的资讯渠道,有自己选择内容的标准,看或不看、听或不听、玩或不玩,自己心里都有一杆秤的那类人。
从高中开始,我每年都会列自己的年度榜单,音乐、电影,去年的列表里还加了10个我认为最值得一看的知乎答案。今年也一样,3个部分。这几张榜单不适合乐迷影迷看,不适合电影爱好者看,因为你一定全都看过了。但如果你只是一个偶尔进影院的观众,可以试着看看。音乐的部分,爱好者也可以试试能否从其中找到自己没听过的。
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独立小众的东西?
高考作文要求800字,叫兽易小星写完数了数,发现只有523个字,然后强行挤牙膏挤到最后写了803个字。心满意足地盖上笔,大喊一声,这是我的诚意之作。但这其中有700多个字是希伯来文。
0分,不解释。